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23-12-03 来源:一二三四网
高 职研 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乔维德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校区,江苏 无锡214011)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也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阐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优势,提出校企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 ̄,-N基地共建、师资共 建、校企文化对接、股份制教育实体共建等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共建;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JL08—0027(2014)03—0013-03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紧密 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健全有利 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 于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形成良性、互动、循环 新和深刻变革。加强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 向上的校企合作发展态势,实现企业、行业、产 式,将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业及学校的多方共赢。 的重要切入点,引导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随着《职业教育法》、《社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会力量办学条例》等相继出台,高职院校在推进 工学结合要求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按照适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进行了“订单式”、“零 应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准 对接”等有益探索与尝试,校企合作形式多样 则,建立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紧密合 化,合作主体多元化,合作内容也日益丰富。但 作、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通过学习和工 是,从高职院校及高职教育本身而论,探索人才 作的相互交替和融合,培养高等技能型和应用 培养、创新办学模式仍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型人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 社会对高职教育及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 囊摹和企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一是 菱橐 入理解与扶持也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校企合 优化高职院校的投入结构。高职院校建设的实 鬟藿差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成熟体系机制建立则更 训基地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主要阵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以上因素,目前高职教 地。校内实训基地由高职院校自身投入建设, 育校企合作中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短期、松散的 一般用于学生基本的或单项的实验实习,投入 合作,形式化问题非常严重和突出;校企合作缺 成本不大。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完成综合性 乏深度,行业和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愿望不 的专业实训,投入成本比较高;而通过校企合 强、劲头不足,普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 作办学,高职院校可共享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企 尴尬局面,社会资源不能很好整合和利用。因 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有效减少用于设备投 此,要解决校企合作的形式化问题,改善良好的 入、维护、更新以及实训指导教师的经费支 校企合作关系,需要完善和创新“工学结合”人 出,使高职院校的投入结构得到优化。二是降 作者简介:乔维德(1967一),男,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无锡校区科研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控制工程。 基金项目: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卜YB一03)“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季一詈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O一四年第十二乔维德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一 高 职研究 低企业成本。高职院校通过有偿使用企业设备 与企业)”合作开发机制。学校梳理优势专业, 和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能有效降低企业设备 将专业延伸至对应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层面设计 和企业人员分摊在生产产品中的成本;同时, 与专业相适应的具体工作流程,并安排相关课程 高职院校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为企业 和教学内容。企业管理人员、技师和熟练技术工 输送能直接顶岗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为企 人参与高职课程开发,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 业的招工用人节约了培训成本。三是对高职学 研发具有“企业”色彩的课程。最后高职院校教 生的回报收益高。学生既能在高职院校接受与 师和管理人员再对企业制定的课程进行有效补充 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又 和完善,针对职业工作过程有的放矢地选择、组 在企业中完成一定的生产性任务,高职学生在 织、安排相关课程内容,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 _ 毕业时不仅能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而且还较好地提前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 色转换。部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还能 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 经济负担。 校企共建高职人才培养方案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在广 泛开展社会调研、企业调查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分析的前提和基础上,由高职院校和企业专家共 同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技术专 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深度参与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负责参与高职专业设置、 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 论证与审定,并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用人需求,及 时调整与优化专业或专业方向,修订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指导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材建设、实 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指导专业教师队伍建 设;指导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或业务进修培 训;指导和推进专业教学改革,确保专业开设的 课程体系与企业用人标准无缝对接,从而保证高 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始终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凸 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 应性。 三、校企共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必须要有相应的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来支撑。工学结合课程的特点 即为“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导向下,工作过程导向 式课程开发已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和发 展趋势。工作过程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无论内涵 还是外延都具有鲜明的工学结合特征。工作过程 导向式课程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工作过程,构建 “三方(学校一企业一学校)”的“双元(学校 实践技能的高效融合。 校企合作还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适 应新职业、新岗位和新兴产业的校本教材。通过 引入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项目),融合职 业资格标准或行业标准,将隐含于项目任务行动 领域中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目标要求,按照职 业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中的重 点和难点,进一步物化为项目课程,从而开发紧 密结合生产实际、理念先进、结构合理、形态新 颖的课程特色教材。 四、校企共建共享专业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 场所和必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和产学 结合的重要平台。按照高职教育规律和市场规 则,高职院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并通过 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 1.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一 般由高职院校提供场地并管理,企业提供部分设 备、技术及师资支持,由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 术人员共同组织实训教学。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上,高职院校要视企业为客户和服务对象。针对 企业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做好高职教育教学工 作,让学生尽快适应并融入企业,为企业创造价 值;另一方面为企业需求提供更多的服务,为企 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节约企业培训成本,坚持 服务教学与服务企业相统一、封闭型实训向开放 型实训转变。企业参与教学,教学面向企业,将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高职院校、企业紧密结合 的产、学、研一体化重要平台。 2.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 高职学生进行认知实>-j-、创新制作、顶岗实习的 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应依托校外合作企业设备资 源优势,通过合同协议方式确立长期合作关系, 建设满足高职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习基 高 职 研 究 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实施的实训项目课题,应重 专业发展趋势等,让学生体验职业感受,渗透专 视高职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均可 业思想,提升学习动力。就途径而言,高职院校 采用企业生产的实际课题,以项目为导向完成校 应从制度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 外实训基地的教学与实践环节。 学、文化活动、物质建设等渠道全方位融入和渗 五、校企共建专业师资队伍 透企业文化。如: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就业指 导讲座等来传播企业文化,宣传企业经营理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应高度 熏陶学生的职业思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不 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家和 仅要考虑专业技能因素,更要将企业文化的渗透 高级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借助地方职业技能 纳入其中,编写的高职教材应充分体现企业文化 鉴定部门、技师协会等资源优势,邀请行业专家 的相关内容,将企业文化走进教材、走进课堂、 为高职教师讲学;定期组织高职专业教师赴企业 走进头脑。 顶岗轮训和培训进修,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 和创新能力。建立“企业培训师”人才库,完善 七、校企共建股份制教育实体 “企业培训师”资格认证体系,并将“企业培训 高职教育与企业是共生共荣体,但目前高职 师”和兼职教师作为“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 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却只是浅层次的。鉴于现 设的重要内容来规划、建设与管理,实现校企资 状,可通过校企股份合作办学来加强高职院校与 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高职院校专兼职教师、 企业的深度合作与融合。高职教育校企股份合作 行业企业管理专家及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共同 办学,能使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关注高职人 参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的有效运行机制。 才培养的全部过程,而不再仅仅停留在使用人才 六、校企共建文化对接 上。高职教育校企股份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组 建一个独立的股份制教育实体,校企能建立“你 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指出:“把工业文化融入 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发展、共赢关系。 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 校企股份合作要实现校企共赢,高职院校和企业 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 要通过制定合作章程,明确股份合作关系;健全 定高职学生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具有 完善的保障机制引导企业深度参与办学,形成高 积极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企业就能立足、生 职院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教学 存和发展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与生产、知识教学与职业培训、企业文化与校园 目标,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应 文化等深度融合的高职教育创新机制。如:南京 该积极探索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的新 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兴通讯学院以及中兴通讯 路径。 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合股成立集联合办学、工程技 校企文化对接应是全方位的对接。就内容而 囊摹术服务、社会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实体,实 羹橐篱萋 言,要实现校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 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层次化、教学管理体制企业化 鬟奏 化、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接,将敬业精 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亲商理 神、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承受能 念、股份制办学,让企业全程参与职业院校的人 力、应变能力、责任心等优秀企业文化元素,融 才培养,建立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如:在走廊墙壁上、教室 从而为破解日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浅层 里、实训车间等场所张贴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的 次、低水平、松散型等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 成就榜、格言警句、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 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军.我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及影响因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1):78. [2】潘春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难点解析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1):76. [3】贾永红.浅议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淀[J].理论观点,2011(4):102. (下转第39页) 季一詈 高 职研 究 主权。 (4)健全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完善人才 (3)实现“职业见习”制度的制度化,保障 培养和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开展,丰富大学生工作经历, (5)高校毕业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努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 提高自身素质,推动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徐晓军.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1,(14) 【2]在荷兰就业:从学徒走向职场【J】.半月谈内部版,2014,(4)。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HeBei Province LUO —bo YANG Hua-ping WANG Li一 (7 n 口n Vocati0 02&Technical College,Tangshan 06300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enterpnse。, g0venment and ntermediary in hte precess of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Kev 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 he cooperat on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enterprises,government and ntermediary. (责任编辑:赵永红) (上接第15页) Innovation of Talent罗秀波关于实现河北省高职教育产学深度融合模式探讨一 Cultivation Model of Combining  Learning and Working ~ 一 軎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二。一四年第十二QIAO Wei——de 一 (The City Vocatonal College ofJiangsu,Wuxi 21401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nnov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of combining learning and working. Key w0rds:combining learning and working;school—enterprise combined construction;talent cultivation (责任编辑:赵永红) ●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