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探索2005年第2期HigherEducati。nExpl。rati。n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李颖刘善仕翁赛珠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并认为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有较好的就业质量,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一、问题的提出随着高校改革和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成为了反映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国家教育部每年向社会公布其直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概况。事实上,就业率只能反映阶段性的就业工作成果,不足以体现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本身就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不仅包括“是否”找到工作,而且要体现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性质、工作满意度等内容。[1]目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指就业质量的下降。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2J它主要是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从总体上反映就业质量的优劣。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才是从根本反映大学办学水平的关键性指标。二、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结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最重视的因素,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二)研究工具根据有关文献资料选取20项就业能力的条目,采取likert4点自评量表形式作为被试者对自身就业能力评价的标准。(二)被试选择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14个系已签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69份,回收率为97.70%,有效问卷428份,问卷有效率为91.26%。其中部属高校263份,省级重点高校164份。调查的学生类别中,人文社科类57人,理工类235人,经济、管理类116人,外语类20人。三、统计分析(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本研究利用SPSSll.0社科统计软件,对428份样本进行了采样充足度(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大小适宜于进行因素分析。通过运用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因素,正交最大变异法(Varimax)旋转,得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为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社交领导能力三个维度,并在总体上解析了66.075%的变异,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514。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三个维度中,内在素质的因素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3.135%,包括诚实正直、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责任感、主动性、上进心六个要素;处理工作能力的因素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1.743%,包括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八个要素;社交领导能力的因素解释了总变异量的21.197%,包括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业精神六个要素。(二)大学生对就业质量最关注的因素根据文献资料显示,毕业生对就业质量最关注的因素分别有:行业发展前景、适于施展个人才能、适合自己能力与性格、工资收入、其它福利。[31本次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最为重视的因素依次为未来发展空间、培训与学习机会、工资福利、工作地点、行业发展前景、晋升机会、符合个人兴趣。本研究调查所得与文献资料基本相符,其中行业发展前景、工资福利、适合个人发展、兴趣相符程度等因素是比较稳定的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收稿日期:2004—12—07作者简介:李颖,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翁赛珠,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广'十lt/510640)·91·万方数据 表1项大学生个人评价就业能力结构因素分析结果目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社交领导能力0.8380.819O.8020.7870.6170.6010.7950.7420.7110.6720.6170.6150.4870.4480.772O.7710.7660.7010.6650.43823,13521.74321.197三组,高工资组为2500以上,中工资组为100(0-2500元,低工资组为1000元以下。可以发现,在获得高工资福利的学生中,处理工作能力方面属于高能力组的学生比低能力组的学生多27人,高出300%;社交领导能力方面属于高能力组的学生比低能力组的学生多10人,高出76.9%。在处理工作能力及社交领导能力中,分别对同一个工资档的高、低两组人数横向比较也可以发现,以1500元工资为界,工资低于1500:元的学生中,高能力组人数均少于低能力组人数;工资高于1500元的学生中,高能力组人数都多于低能力组人数。也就是说,随着工资额的增加,在同一个工资档的人数中,以高能力组的人数居多;而且工资额越高,高低两组人数的百分比差异越明显(数据见表2)。表2不同就业能力组别的学生工资福利水平比较内在素质低工诚实正直吃苦耐劳敬业精神责任感主动性上进心分析判断能力善于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处理工作能力445社交领导能力14学习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业精神解释总方差量(%)66.075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1000元人数4资组以下1000-比例%2.6%3422.2%5636.6%2415.7%1811.8%1711.1%1532.9%4733.8%4733.8%2215.8%117.9%85.8%1390.1983.O%2720.5%4030.3%2518.9%1914.4%1712.9%1325.8%3743.O%2326.7%1214.O%55.8%44.7%860.9%2320.2%3732.5%3026.3%123.9%4241.2%3130.4%1211.8%76.9%65.9%102人数比例%中工1500元1501—人数比例%资组2000元2001—人数比例%2500元(三)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1.评价就业质量的指标由于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与个人兴趣相适情况等四个方面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因素,而且这四项因素具有容易评价、直观、普遍性等特点,因此作为本研究中就业质量中的评价指标。2.就业能力的分组分别将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社交领导能力三项就业能力的平均值,各加上该项能力的1/2标准差,分别得出每项能力的高低两个能力值,以A1、A2表示,[0,A1]为低能力组,(A2,m]为高能力组。本操作通过SPSSll.0社科统计软件进行。四、研究结果将高低就业能力组学生的就业情况作统计,将每项评价指标中的分布频数列出交叉列联表,并对分布频数进行卡方检验。(一)就业能力与工资福利水平的关系对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内在素质组的卡方概率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不同内在素质的学生,其工资福利没有显著差异。但处理工作能力组的卡方概率P=0.002,社交领导能力组的卡方概率P=0.003,两概率P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处理工作能力和社交领导能力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其工资福利水平有显著不同。即就业能力与工资福利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高低两个能力对照组下工资福利的差异,笔者通过方差分析,将以上六个工资组别进一步划分为高、中、低高工2501—人数比例%3000元3000元10.5%119.6%114资组人数比例%以上总计人数卡方概率P值0.002+0.003+注:★P<0.05,认为行、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二)就业能力与就业工作环境的关系对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卡方检验,内在素质组的卡方概率P=0.001,处理工作能力组的卡方概率P=0.001,社交领导能力组的卡方概率P=0.003,三组概率P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可以认为高能力组学生与低能力组学生比较,他们的就业工作环境是有显著差异的(数据见表3)。在获得良好就业环境的学生中,高能力组的学生要比低能力组的学生多出50%以上。三项就业能力中,高能力组的学生中均有超过70%的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就业工作环境,而低能力组的学生只有低于50%的人可以获得良好的就业工作环境。(三)就业能力与工作和兴趣相适度的影响对学生的就业工作岗位与兴趣相适情况分析可以发现,三项就业能力的高低组别人数分布卡方概率P均小于0.05,因此,也可说明就业能力能影响就业岗位与兴趣的相适度。能获得感兴趣的就业工作岗位的学生中,高能力组的学生分别占73.2%、78%、76.3%,平均值为75.8%;低能力组的学生分别占58.2%、55.8%、57.9%,平均值为57.3%,两均值相比,前者比后者高32.3%(数据见表4)。因此,就业能力强的学生,更易于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岗位。·92·万方数据 .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力型相结合的人才。而能力强的人往往较易获得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用人单位普遍都希望尽量缩短新员工的工作磨合期,提高工作效率,减低培训成本。因此,他们会更青睐于能力型的人才,这就导致就业能力强的人有更多机会被用人单位赏识。∽表5不同就业能力组别的学生就业地点比较内在素质处理工作能力社交领导能力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偏远乡镇人数比例%42.6%74.6%2113.7%12179.1%1530.002*128.6%85.8%3726.6%8259.O%13953.8%53.8%1511.4%10781.1%1321416.3%44.7%2529.1%4350.0%8687.O%87.O%1210.5%8675.4%114109.8%87.8%2524.5%5957.8%102表3不同就业能力组别的学生就业工作环境比较内在素质较差(室外、危险性高)普通好(舒适、安全)总计人数比例%16lO.5%2818.3%10971.2%1532215.8%4834.5%6949.6%1390.001"处理工作能力1511.4%2216.7%9572.O%1321719.8%2832.6%4147.7%86社交领导能力1412.3%2017.5%8070.2%1140.0031312.7%3837-3%5150.O%102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卡方概率P值注:0.001★小城市,经济不发达中等城市,经济一般,离家近大城市,经济发达,适合个人发展合计人数比例%+P<O.05,认为行、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人数比例%表4不同就业能力组别的学生工作与兴趣相适情况比较内在素质非本专业工作、不感兴趣非本专业工作、不感兴趣非本专业工作、不感兴趣非本专业工作、不感兴趣总计人数比例%106.5%3120.3%3724.2%7549.0%1532215.8%3625.9%2719.4%5438.8%1390.027*人数比例%处理工作能力64.5%231922.1%1922.1%2124.4%2731.4%860.000+社交领导能力76.1%2017.5%3328.9%5447.4%1141716.7%2625.5%1716.7%4241.2%102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高能力组低能力组人数卡方概率P值0.000+0.027+人数比例%注:+P<O.05,认为行、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17.4%3224.2%7153.8%132最后,个人自主择业意识增强,大学生不满足于将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实现个人理想、发展兴趣爱好的一种方式。就业能力强的学生,其社会适应性强,发展机会相对多,从而工作满意度高,直接提高了就业质量。基于上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重视就业环境对就业能力的作用。就业能力的形成及发展,离不开社会就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接触就业环境的时间越早,对就业的理解越深刻,从而影响其提高就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在学校中营造就业环境,包括加强对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启动职业导航计划,帮助大学生尽早确立个人职业生涯计划;i恿过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就业,模拟就业,学会解决就业过陧中将面对的困难;创造机会让大学生接触社会。2重视学校系统知识的教育。就业能力的发展与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有助于发展就业能力。完善的教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卡方概率P值0.012★注:+P<O.05,认为行、列变量不独立,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四)就业能力与工作地点的关系对就业地点的频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之后发现,三组概率P均小于显著I生水平0.05,说明就业能力能影响就业地点的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的学生中,高能力组的学生分别占79.1%、81.1%、75.4%,平均值为78.5%;低能力组的学生分别占59.o%、50.o%、57.8%,平均值为55.6%。两均值相比,前者比后者高41.2%(数据见表5)。因此,就业能力高的学生与就业能力低的学生相比,更多人可以选择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作为就业地点。五、讨论育程度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事实E也是就』蝣力的提高。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参考文献:3.重视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都是在社会实践从大学生就业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地点等因素来看,总体而言,就业能力低的学生,其就业质量比就业能力高的学生要差。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安全;选择了适合个人发展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选择了符合个人兴趣的工作。尽管目前还不能认为就业能力决定就业质量,但统计表明,两者之间有很大相关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业市场不存在“终身就业”或“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情况,就业市场与个人均需通过双向选择决定就业结果。这意味着学生就业的质量不再是凭着“好背景、找关系”来决定,而必须依靠个人的竞争力。因此,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劳动密集型的营方式逐渐让位于技术密集型、金融密集型的企业经营方式,需求大量知识型与能[1]马庆发.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12).[2]李军峰.就业质量的性别比较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11).[3]姜继红,王毅杰.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4(5).[4]李金林,姚莉,应飚.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初探.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活动中形成起来的,就业能力也不例外。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处理工作的能力,使个人组织、计划、协调、领导等·93·万方数据 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李颖, 刘善仕, 翁赛珠
李颖(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善仕,翁赛珠(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高教探索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2005(2)71次
1.马庆发 提升就业质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4(12)2.李军峰 就业质量的性别比较分析[期刊论文]-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3(11)
3.姜继红;王毅杰 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 2004(05)
4.李金林;姚莉;应飚 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初探[期刊论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01)
1. 郑晓明 \"就业能力\"论[期刊论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3)2. 孙长缨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2007(11)3. 谢志远 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
4. 罗峥.方平.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Luo Zheng.Fang Ping.Fu Junjie.Zhang Tengyue.Zhang Yujie.ZhaoJing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期刊论文]-心理学探新2010,30(1)
5. 肖云.杜毅.刘昕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差异研究——基于对重庆市1618名大学生和272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期刊论文]-高教探索2007(6)
6. 谭诤.Tan Zheng 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辨析[期刊论文]-江苏高教2010(4)
7. 胡尊利.刘朔.程爱霞.HU Zun-li.LIU Shuo.CHENG Ai-xia 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及其启示[期刊论文]-比较教育研究2008,30(8)
8. 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LI En-ping.NIU Chong-huai.DONG Guo-hui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2010(3)
9. 周静 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3)10. 朱新秤.Zhu Xincheng 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期刊论文]-广东社会科学2009(4)
1.陈树玉.王辉 省属高等院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 2012(3)2.贺芳 基于职业适应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初探[期刊论文]-出国与就业 2011(20)3.吴地花 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企业因素[期刊论文]-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4.韩宏华 《劳动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期刊论文]-高教论坛 2009(8)5.姚夏军.黄新敏 就业市场化条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分析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08(3)6.涂晓明 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高教探索 2007(2)7.邱致勇.阚轩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的质量的变化[期刊论文]-出国与就业 2011(1)
8.王霄.刘宇雷.沈雪萍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析[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10(11)9.万朝丽.费江涛 大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探析[期刊论文]-总裁 2009(10)
10.高永惠.梁芳美.范玲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教育与职业 2009(21)11.钟华.葛雪珍 医学院校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的思考[期刊论文]-华章 2009(15)
12.李玉民.杨续波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院校快速持续发展[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6)13.宋国学 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期刊论文]-中国人口科学 2008(3)
14.程惠娜.丁扬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就业质量的探析[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8)15.张桂宁 基于就业质量的职业意识教育探析[期刊论文]-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5)16.孙长缨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期刊论文]-中国高教研究 2007(11)
17.高耀.刘志民.方鹏 人力资本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2010年网络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教育科学 2012(2)
18.郑孝庭.范焕珍 就业能力及素质需求结构研究[期刊论文]-成人教育 2011(6)
19.胡灿.黄厚波.莫世娣 农林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期刊论文]-企业家天地(中旬刊) 2011(4)
20.吴云霞.李牧 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期刊论文]-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1)21.洪晓畅 浅析大学生初入职场工作环境适应问题[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0(2)
22.苏国晖.吴智文 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10(19)23.王根顺.刘青 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期刊论文]-职业时空 2010(8)
24.何军峰.黄红球 论农科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与提高[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6(3)25.何军峰.黄红球 当代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问题探析[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 2006(5)26.何军峰 大学生就业力与高等教育问题研究[期刊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6)27.邱显焱 非学历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1(31)
28.戴洪厚.刘妍.毕慧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调查及就业培训策略研究[期刊论文]-成人教育 2010(6)29.曾杰豪 浅论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经验和方法[期刊论文]-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3)30.张坤 .NET编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革新[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25)
31.黄时华.梁钊渟.严燕妮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1)
32.国宝丽 国内就业质量研究述评:涵义、量化评价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8(24)
33.张坤.亓静.刘欣颖 .NET编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革新[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3)
34.刘欣颖.张坤.亓静 面向就业的信息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2)
35.张坤.亓静.刘欣颖 .NET编程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与革新[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14)
36.孙荣山.马姗姗 失业人员就业能力探析[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1(11)
37.潘杰 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初次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企业导报 2010(9)38.杨晓慧.吴朝国 关于成人意识与职业意识教育[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 2009(3)39.朱晓鹂 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期刊论文]-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
40.张彩虹.钟韵诗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基于广州某高校学生就业现状与本科培养方式的调研[期刊论文]-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9(5)
41.史淑桃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测算[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1)42.史淑桃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步骤[期刊论文]-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2)
43.杨鉴淞.刘严萍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思考[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8)44.刘明海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学术探索·理论研究 2011(5)45.王刚.张玉静.陈建成 林业从业人员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南北桥 2010(3)46.王刚.陈建成.张玉静 林业从业人员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林业经济 2010(3)
47.于海波.许春燕.周霞.晏常丽 大学生可就业性的测量及其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绩效的影响[期刊论文]-未来与发展 2010(9)
48.俞亚萍 核心就业力: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着力点[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6)49.邱良 财经类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初探[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4)50.乔坤.贺艳荣 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 2010(6)
51.刘新民.王垒.吴士健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分析[期刊论文]-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52.王浩 浅谈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教育 2008(10)
53.杨应慧.黄志荣 以人为本视角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0(1)54.史淑桃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态势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8(4)55.张苹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证分析及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2(1)56.万辉君.简成茹 对固有就业能力与实际就业能力的探索[期刊论文]-职教论坛 2011(5)
57.罗峥.方平.付俊杰.张腾月.张寓杰.赵晶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期刊论文]-心理学探新 2010(1)58.赵婕 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以提高就业质量[期刊论文]-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6)
59.苏文平.吕泽铭.马野 基于企业雇主评价的经管类本科生可雇佣能力研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
60.贾利军.徐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6(10)61.王静波.王翡翡 雇主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状况探析[期刊论文]-现代大学教育 2011(4)62.贾利军.徐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6(10)63.焦静.冯明 大学生就业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期刊论文]-科学决策 2010(10)
64.卢敏.朱晓妹 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 2008(9)65.万珊.吴泽俊 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教育学术月刊 2012(2)
66.李恩平.牛冲槐.董国辉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维度探讨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10(3)67.宋国学 基于可雇佣性视角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结构及其维度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 2008(12)68.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 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69.刘奎颖.郄丽娜.黄春萍 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其与就业满意度关系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
70.刘唐宇 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现状、原因与对策——基于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期刊论文]-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1)
71.高艳.乔志宏.张建英 基于适应性的就业能力研究及启示[期刊论文]-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72.王颖 基于高等教育影响的个人就业能力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73.王苑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及就业能力与就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tjts20050203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