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史学导论

2021-09-15 来源:一二三四网
 史学导论试题

1) 1、《文心雕龙》的作者是刘勰

2) 2、《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3) 3、 “五朵金花”之称的中国古代史分期、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汉民族

的形成、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

4) 4、斯大林指出的民族的4个特征,(即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文化), 5) 5、史学三才是指史才、史学、史识 (刘知己),章学诚在其著作《文史通义》中明确 “史德”概

念。

6) 还相应地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周的“天府”、汉的“兰台”、唐的“国史馆”、宋元的“架

阁库”、明的“皇史馆”、清的“内阁大库”。

7) 石刻铭文中价值最大的记事碑,它们往往记录了史书中没有的重要史事。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

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记载了唐太宗时期景教、基督教流入中国,并在长安建寺传教的情况。 8) 史料的讹误主要有三种类型:记录时产生的讹误、流传中产生的讹误、有意作伪 9) 流传中产生的讹误;错字、衍字、倒字、脱字、并字

10) 史料学专治史料,内容主要有辨伪、考证、校勘、搜集和整理 史料。

11) 张心徵《伪书通考》统计,经部伪书七十三、史部伪书九十三、子部伪书三百一十七、集部伪书一

百二十九。

12) 明代胡应麟作《四部正讹》,第一次提出八点辨伪方法,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扩张为十二点。 13) 学案体始创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他广泛收集明代学者文集、语录,文析宗派,条整源流,著成真

正开创学案体的专著《明儒学案》,后又作《宋元学案》 14) 文献校法:对校法、本校法、它校法、理校法、

15) 中国史著体裁的分类:编年体、纪传体、记事本末体、章节体

16) 会要体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之一。这种体裁创始于唐人苏冕的《会要》,完善于宋人王溥的《唐会

要》。它按朝代汇集史事和典章制度,故称“会要”。明清两代的此类史著也称“会典”。 17) 清代考据学大为发展。钱大昕《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18) 历史书籍编著的基本要求:1、明确书著的阅读对象2、弄清楚书著编写的任务、目的3、定下分期

和断限4、确定史书的体裁和结构5、注意文字表述

19) 各时代史著内容不同,其形式也往往不同,如魏晋时期佛、道盛行,《魏书》特别设立“释老志”;隋

唐科举制度创立,《新唐书》增加了“选举志”,还有”府兵制”;

20) 起居注是古代帝王言行录,最早出现于唐代,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 21) 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法四例”,将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归纳概括为对校法、本校法、

他校法和理校法,

22) 甲骨文四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23) 罗振玉作《玺印姓氏徵》。官印可以考处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的官名和官制,如瞿中溶的《集古官印

考证》 名词解释

1) 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唐代杜佑撰《通典》一书,专就历代典章制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出版之后,一直为历代学者视为不朽的名著。此后宋郑樵撰为《通志》,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连同《通典》合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合称“九通”。1935年再加上《清续文献通考》,总称为“十通”。

其中以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最有价值。

2) 纪传体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始见于《史记》。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等,历朝

所修“正史”采用的体例。因以本纪、列传为主,故名。便于考见人物活动及叙述典章制度,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始末、因果则不易清楚表达。

3)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陈寿 的《三

国志》即:《史记》(西汉司马迁、130卷)、《汉书》(东汉班固、100)、《后汉书》(南朝范晔、120)、《三国志》(西晋陈寿、65)

4) 学案体 记述学术源流的史书体裁,这种题材有学者传记、言行录、著作摘要、评论等,特别重视

学派的师承关系。学案体史书实为学术思想史专著,也是继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典志体等主要史书体裁之后出现的又一新的史书体裁始创于明末清初。黄宗羲、全祖望等撰著《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即为学案体代表作。 5) 善本

6) 纪事本末体 该体是南宋袁枢所传,《通鉴纪事本末》其优点是以记事为主,将某一时期的历史分

为若干大事,每事一篇,按时间顺序,集中叙述其过程,克服了编年体、纪传体叙事时断续相离、首尾难稽的缺点。不足之处是难以照顾同一时期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7) 纲目体 纲目体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一种形式。始创于南宋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为省约《资

治通鉴》而作。纪事仍以时年为序,每事有一提纲,其体例为以大字提要称纲,小字叙事称目。每一历史事实纲目清楚,颇便查检﹑阅读

8) 新唐书 《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

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 简答题

1、收集史料的方法有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1)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书 2) 分类搜集法 3) 追踪搜寻法

4) 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史料 5) 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料

2、文献史料有哪些类型?实物史料有哪些类型?

A. 实物史料一般包括人类化石、石器、陶器、金属器、玺印、封泥和遗址 B. 文献史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部分

文字资料又可以分为史部类,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志类,甲骨文和金铭文类和外国人著述类。

3、类书是什么?有多少种?书名是什么?编者是谁?

类书是一种关于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的工具书。分为两种: a) 以门类分的类书(又分兼收各类的和专收一类的),如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宋李昉《太平御

览》王钦若《册府元龟》、明解缙《永乐大典》

b) 以字分的类书(分齐句尾之句和齐句首之句)如颜真卿《韵海镜源》、清代官修《佩文韵府》 4、注释的一般格式是什么?如何辨伪?变为有多少种方法?

 1)、查找史籍目录,是否收入该书书名。  2)、考察作者有无其人

 3)、考察著作年代是否已有文字  4)、考察著作所载人物

 5)、考察著作中所载事实。

 6)、考察著作所载人、地、物名称  7)、考察著作的思想内容  8)、考察著作所引材料  9)、考察著作文字和文体

5、历史比较研究法是什么?如何以此法研究太平天国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研究两者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异同?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比较史学之父马克·布洛克1928年发表《论欧洲社会的比较》,被誉为“至今仍不失为一篇对比较法理解最透彻,在理论上最令人信服的文章。”三种用途和方法: (1) 验证解释性假说; 比较史学的优点导致提出非常有用的问题;可以从反面大(2) 通过比较发现不同社会的独特性;致地检验已被提出的新解释; 也许可以推导新的历史结论。 (3) 为历史研究系统提出问题

异同相同点:①领导阶级、运动主体、斗争方式: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②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结社形式来发动、组织群众,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③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④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不同点:①组织及发展情况:太平天国运动有组织、有纲领,建立了政权,坚持斗争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义和团运动没有统一组织,没有纲领,没有建立政权,主力主要在山东、直隶一带发展,时间也仅一年多。②主要斗争矛头: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封建为主,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6、陈垣和陈寅恪的史学成果分别是什么?

 陈寅恪与王研究方法大致相当,但是有别于王的,是他更注重史事、制度的渊源流变。在魏晋南

北朝史、隋唐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代表作如《隋唐制度渊源略论》、《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是敦煌文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重视史实的考订,以诗证史是其治学的重要特点

 陈垣他在校勘学、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树,在中西交通史和宗教史研究

方面也是杰出的开拓者。宗教研究方面有古教四考;元代少数民族研究,《元西域人华化考》;历史文献学,对《元典章》、《元朝秘史》的校补研究;历史年代学,《中西回史日历》等;校勘学,总结出校勘四法。

7、二重证据法是什么?

“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在1925年发表的《古史新证》中提出;《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是他利用“二重证据法”的典范;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包括一是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证,二是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8、谈谈你对所谓保守、落后任务研究的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