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涪丰北线(王家堡至云海路)拓宽1标段
箱梁支架预压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本项目位于涪陵江北街道至云海路之间,原有道路为二级公路省道S206的一段,设计时速40㎞/h,道路路基宽8.5m,车行道宽7m,是涪陵至丰都间位于长江北线的重要通道,本次拓宽为城市主干道,该道路大部分位于陡坡临江路段,起点于长江三桥转盘相交,终点与云海路相交。
本工程现浇连续梁共计3跨。梁的高度为1.8m。全部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 支架搭设完成后,对支架进行相当于箱梁重量的1.1倍进行预压。预压材料采用沙袋,分四次进行预压。待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量及压缩稳定后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预压施工。卸除预压荷载后,调整支架施工预拱度,调整支架底模高程,开始箱梁施工。
编制依据:《涪陵区涪丰北线(王家堡至云海路)拓宽1标段》施工图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模板支撑架搭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二、支架预压的目的
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2、消除地基、支架自身非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利于桥面线形控制。 3、测量预压时支架产生的弹性变形,根据其测量结果对满堂架进行预拱度调整。
三、预压准备工作
1、支撑体系预压前,应对施工区域内的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初步了解,发现不合格地基,要及时处理。
2、支撑体系基础应设置排水措施,不得被雨水浸泡。
3、支撑体系预压前,支撑体系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支撑体系应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预压。 四、预压方案
1、预压材料选用沙袋,沙袋的堆码按设计梁体的结构自重和分布形式堆放,
1
加载时对称等载预压布置,防止支架偏压失稳。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加载时分四次进行。
当支架稳定后,即可卸掉沙袋,卸载时要分层卸,全部卸完后,测量底模和地基的标高,计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画出弹性变形曲线,作为调整模板预拱度的依据。在预压结束、模板调整完成后,再次检查支架和模板是否牢固。
2、本方案预压方法依据箱梁钢筋砼重量分布情况,在搭好的支架上的堆放与梁跨荷载等重的砂袋 (梁跨荷载统一考虑安全系数为1.1)。施工前,每袋砂石按标准重进行分包准备好,然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
3、卸压完成后,要再次复测各控制点标高,以便得出支架和地基的弹性变形量(等于卸压后标高减去持荷后所测标高),用总沉降量(即支架持荷后稳定沉降量)减去弹性变形量为支架和地基的非弹性变形(即塑性变形)量。预压完成后要根据预压成果通过可调顶托调整支架的标高。
4、采用分段预压,先预压边跨,再预压中跨,最后预压另一个边跨。在安装好底模后,可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为设计荷载的110%,用沙袋进行支架预压。沙袋的堆积高度按梁体自重分布变化取值,从而使预压荷载的分布与梁体荷载的分布相吻合。加载时按照30%、60%、80%、110%预压荷载分四级加载,加载时加载重量的大小和加荷速率与地基的强度增长相适应,待地基在前一级荷载作用下,达到一定条件后,再施加下一级荷载,特别是在加载后期,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防止因整体或局部加载量过大、过快而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
支架预压重量根据箱梁实际断面计算平均分配到底模上,预压的最大荷载为箱梁重量的1.1倍。
5、测点布置情况:
支架的沉降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沿混凝土结构纵向每隔1/4跨径应布置一个监测断面; b.每个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不宜少于5个,并应对称布置。 6、压重材料的选用:
压重荷载选用沙袋,用等重量的编织袋装好沙子,便于压重时记录。 7、吊装设备的选用:
2
压重吊装设备采用2台25T吊车,以加快施工进度。 8、压重顺序:
压重顺序理论应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进行,先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先压重,后浇筑混凝土的部位后压重,根据混凝土浇筑顺序,压重的顺序应为:
8.1、先压靠近墩身处,再依次加载向远离墩身的位置排列。第一层堆放完毕后在堆放下一层,直至达到设计底板钢筋混凝土重量。
8.2、预压首先采用纵向满铺底板达到底板混凝土重量,然后在腹板位置纵向堆放与腹板重量相同的重量,最后横向堆放与顶板及翼板相同重量的砂袋。 五、预压荷载计算
1、荷载分布情况
箱梁现浇支架在浇注混凝土前必须进行预压,通过预压时测量出的有关沉降数据,计算出预拱度,在支架模板安装时预留标高,以实现浇注完成的箱梁底面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现取一下几处进行计算:
○1最不利位置:在腹板的位置,混凝土厚度2.2米。 ○2一般不利位置:翼缘板、没有腹板的跨中断面。
○3底板渐变段:按照最不利位置荷载渐变到一般不利位置荷载进行加载。 2、预压方法
1)支架预压按预压单元进行分四级加载,四级加载依次为单元内预压荷载值的30%、60%、80%和110%。
2)当纵向加载时,宜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开始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置;当横向加载时,应从混凝土结构中心线向两侧进行对称布载。
3)每级加载完成后,应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应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4)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检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定支架预压合格:
①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 ②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
3
5)支架预压可一次性卸载,预压荷载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3、预压荷载计算 1)最不利位置
最不利位置包括腹板的位置,混凝土厚度1.8m。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g1=1m×1m×1.8m×2.6t/m3=4.68t
b、其他荷载
施工荷载: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g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c、预压荷载总重
g=1.1x(4.68+0.4)=5.58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1.5 t/m×(1+5%)=1.575 t/m ,换算成体积为:5.58t÷ 1.575 t/m =3.55m。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3.55m。由于沙袋堆码时,沙袋与沙袋之间有一定空隙,空隙率按6%计算:3.55 m/(1-0.06)=3.77m 高。
即:实体段位置堆载预压时按3.77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2)一般位置
一般位置包括非腹板和翼缘板位置。混凝土厚度分别(0.28+0.28)m和0.204m。现取1m×1m的面积作为预压单元进行荷载计算。
a、该单元内混凝土荷载
非腹板:g11=1m×1m×(0.28+0.28)m×2.6t/m3=1.456 t 翼缘板:g21=1m×1m×0.204m×2.6t/m3=0.5304 t b、其他荷载
4
3
3
3
3
3
施工荷载: 1.0 KN/㎡;振捣荷载:2.0 KN/㎡;其它荷载: 1.0 KN/㎡ 非腹板:g12=1m×1m×(1.0 KN/㎡+2.0 KN/㎡+1.0 KN/㎡)/(10N/kg)
=400kg=0.4 t
翼缘板:g22=0.4 t
c、预压荷载总重
非腹板: g1=1.1x(1.456+0.4)=2.04 t 翼缘板: g2=1.1x(0.5304+0.4)=1.02t d、荷载换算
采用等重的沙袋进行预压,沙的堆积干容重为1.5t/m ,预估含水量为5%(试压时由试验确定),湿容重为1.5 t/m×(1+5%)=1.575 t/m 。
非腹板:
换算成体积为:2.04t÷ 1.575 t/m =1.30m。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1.30。 空隙率按6%计算: 1.30 m/(1-0.06)=1.38 m 高。
即:非腹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1.38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翼缘板:
换算成体积为:1.02t÷ 1.575 t/m =0.64m。 按1m×1m的底面积换算堆码高度为:0.64m。 空隙率按6%计算: 0.64 m/(1-0.06)=0.68 m 高。
即:翼缘板位置荷载预压时按0.68m的高度进行沙袋堆码控制。 3)底板渐变段
按照最不利位置荷载渐变到一般位置荷载进行加载,不再另行计算。 六、预压标高测量点布置
1、测点分层布置
预压测量点布置分两层,上层布置在箱梁底模板上,用以观测支架预压时所发生的总沉降量,及卸载后的弹性恢复量。
下层测量点布置在地面底垫木上,与上层测点对应,用以观测地基在支架预
5
3
3
3
3
3
3
3
压时,地基的沉降和卸载后的弹性恢复量。
2、测点平面布置:
a、沿梁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
b、每个监测断面上的监测点设置5个,应对称布置。中心点1个,对称的腹板位置各1个,两侧翼缘板处各1个。
c、加载至100%时所测数据与持荷24小时后的数据变化平均小于1mm时,表明支架和地基已基本沉陷到位,可以卸载。否则还要继续持荷预压,直至支架和地基沉陷到位方可卸载。 七.标高测量方法
根据以上的预压荷载计算和测点布置设计,上层测点用安装标杆的方法设置测量点,下层测点直接在第二层方木上订铁钉设点测量。
标高测量标杆用直径25mm的钢筋制作,长度大于堆码高度30cm,标杆底部加焊30cm×30cm×10mm钢板,以便沙袋压住,保证位置准确,高度稳定。标杆顶部用砂轮切割机切割平整,以便测量准确。
用水准仪定期观测:加载前作一次系统的观测,作为原始数据;加载30%测量1次;加载60%测量1次;加载80%测量1次;加载110%测量1次。加载结束后每天测量一次,直到预压结束。预压结束后,进行卸载,卸载完成后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观测。
八、测量结果及沉降量计算
A、支架总沉降量K1
沉降观测结果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排除不合理的特殊点,计算出上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1及沉降代表值K1,K1作为底模板预设拱度的依据。
K1=k1+2S
式中:K1----支架沉降代表值(mm);
k1----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B、地基沉降量K2
6
下层观测点数据,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下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2,即为地基沉降量。
K2=k2+2S
式中:K2----地基沉降代表值(mm);
k2----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C、非弹性变形沉降K3
上层观测点卸载后的数据,用上述方法计算出上层可信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数K3,即为支架及地基非弹性变形沉降总量。
K3=k3+2S
式中:K3----地基沉降代表值(mm);
K3----舍掉全部数据平均值±2S以外的点后,计算的沉降平均值(mm);
S----均方差 D、弹性变形量K4
支架总沉降量K1 减去非弹性变形沉降K3 即为弹性变形量。 即: K4 =K1- K3 九、预压时间
预压期拟定为7天,即加载完毕后,保证持续预压7天,以满足在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后所产生一定的强度及预应力张拉的需要。 十、卸载
当预压时间按规定完成,预期的测量工作进行完,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后,即可进行卸载工作,卸载时采取均匀分层拆除,保证支架在拆除过程中受力均匀。 十一、组织保证措施
7
1、指挥机构迅速成立及时到位,为加快本工程的建设,我方将成立强有力的现场指挥机构,对内指挥施工生产,对外负责合同履行及协调联络,精选经理部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一旦支架开始预压,即可到位行使职能。
2、施工组织不断优化,以施工计划为龙头,切实加强计划管理,认真落实施工进度计划,及时进行计划纠偏,保证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情况变化,不断进行改进、优化,使工序衔接,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工期安排等更趋向合理和完善。
3、施工调度高效运转,建立从经理部到各施工队的调度指挥系统,全面及时掌握并迅速、准确处理影响施工进度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关键问题超前研究,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人、材、物、机,保证工程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4、强化施工管理,严明劳动纪律,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组合,使施工作业专业化、正规化。
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切实做到加强机械设备的检修和维修工作,配齐维修人员,配足常用配件,确保机械正常运转,对机械化程度高、工程量大的工程即土方开挖及填筑等储备一定数量的备用机械。施工机械和设备及人员必须依计划按时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进场影响工程进度。
6、确保劳力充足、高效,根据工程需要,配足充足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并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工作效率。
7、确立检查制度,由项目部对各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检查,检查采用计划与实际进行比较的方法。对存在延误工期的情况进行调查,如果是施工队伍的原因将进行处罚,要求其在后续作业中争取赶回工期。
8、进度自检制度,各个分项工程的施工进度每周、每天进行自检,发现延后及时纠正。 十二、质量保证措施
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是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求效益的重要条件,我们将严格遵循招标文件提出的规范、规程要求,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1、所有操作及质量检查标准均应严格遵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 JTG/T F50-2011)的要求进行,严格按图施工。
8
2、对于桥梁墩柱结构设计图部分,施工时应认真阅读和领会设计图中有关说明和施工要点,并遵照执行。
3、所有测量标志施工前均应进行复测,精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妥善保护并定期复测。对于施工中增设的临时测量标志,其埋设和测量均应满足有关规范要求,所有测量标志须经监理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4、劳务队的各班组之间互相监督检查是否有技术错误。项目部质检员经常在现场监督检查是否有质量、技术上的错误,保证每个劳务队的每个班组对施工的工序清楚、明了。
5、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劳务队负责质量、安全的人员先自检,自检合格再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项目部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可报监理工程师检验。检验时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和设计规范要求。 十三、质量保证措施
1、铺设底模、侧模后测量前应加强模板的全面检查,确保模板在荷载作用下无异常变形。
2、加载及卸载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安全。 3、沉降观测仪器为专用精密仪器,要专职测量人员负责; 4、测点要固定,用红油漆提前做好标识。 5、不能随意更换测量人员,防止出现人为误差; 6、专人负责对水准点位置进行保护;
7、如实填写观测数据,绘制弹性和非弹性曲线。如出现意外数据,应分析原因,不得弄虚作假。
8、观测过程如局部位置变形过大,应立即停止加载并卸载,及时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9、堆码砂袋一定要按施工设计方案认真堆码,确保模拟状态接近实际状态。 10、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11、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明确的信号。 12、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
13、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14、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15、吊装区域应设置警戒线,危险点须设专人监护。
9
16、吊机驾驶员、指挥员必须持证上岗。
17、起重机工作前应检查距尾部的回转范围50cm内无障碍物。 18、起重臂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
19、起吊时的一切动作要以缓慢速度进行,吊车司机严禁同时进行两个动作的操作。
十四、安全保证措施
1、对所有施工人员做严格的安全技术书面交底,施工操作人员接受交底,掌握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后应在书面交底上签字。做到人人熟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人人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2、严格检查所用架主材,不合格者坚决不予以使用。
3、所有操作人员均应执证上岗,证件必须留施工现场待查,并做到人证相符。
4、所有操作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安全带、安全帽,安全带应高挂底用,并遵守施工现场的其它安全规章制度。
5、操作有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得吸烟、闲谈或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6、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
7、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明确的信号。 8、作业人员上班前不得喝酒。
9、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高跟鞋、塑料底鞋和带钉的鞋。 10、吊车行走道路和工作地点应坚实平整,以防沉陷发生事故。 11、吊装区域应设置警戒线,危险点须设专人监护。 12、吊机驾驶员、指挥员必须持证上岗。
13、起重机工作前应检查距尾部的回转范围50cm内无障碍物。 14、起重臂最大仰角不得超过制造厂规定。
15、起吊时的一切动作要以缓慢速度进行,吊车司机严禁同时进行两个动作的操作。 十五、应急预案
为保证该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从开始施工时项目部做好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防患以未然。
1、事故报告程序
10
在施工现场一但发生紧急事故,现场人员迅速拨打救援电话,30分钟内报告给项目部主管领导,2小时内报告给分公司主管部门,4小时内上报给公司工程管理部。
2、 应急行动
本分项工程有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高处坠落、支架垮塌等自然灾害等。针对各种事故或紧急情况本岗位应采取的应急行动
(1) 自然灾害应急处置
当发生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如:大风、地震、暴雨等,项目部要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进行自救,将现场人员移动至高处背风的地方,同时现场的值班人员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拨打110、120、119应急救援电话。若有受伤者,立即进行伤口处理。
(2)高处坠落
当施工现场发生高处坠落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
(3)支架垮塌
当施工现场发生支架垮塌安全事故时,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小组,迅速组织好人员、车辆及设备,情况严重者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0、120急救电话,然后及时向公司主管部门汇报当时的具体情况。
11
12
附1.支架沉降监测记录表
支架沉降监测表——顶部(底部)测点 日期: 年 月 日 加载前 测 点 标高 标高 0h 沉降量 12h 标高 沉降量 30% 24h 标高 沉降量 36h 标高 沉降量 标高 0h 沉降量 12h 标高 沉降量 60% 24h 标高 沉降量 36h 标高 沉降量 标高 0h 沉降量 12h 标高 沉降量 80% 24h 标高 沉降量 36h 标高 沉降量 标高 0h 沉降量 110% 24h 标高 沉降量 48h 标高 沉降量 72h 标高 沉降量 弹性标高 变形量 加载中 加载后 卸载6h后 非弹性变形量 注:1.表中沉降量均指相邻两次监测标高之差。 2.加载过程中,支架预压监测36h不能满足“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的规定,应重新对支架进行验算与安全检验,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预压时间或采取其他处理方法。
监测: 计算: 施工技术负责人: 监理:
13
附2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验收表
钢管满堂支架预压验收表
工程名称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 工序名称 验收日期 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涪陵区涪丰北线(王家堡至云海路)拓宽1标段 涪陵区涪丰北线(王家堡至云海路)拓宽1标段 上部结构 检查项目 验收范围 施工 单位 监理 单位 验 收 意 见 设计 单位 建设 单位 总监理工程师: 设计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施工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监理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设计部门章) 年 月 日 (建设项目部章)
14
附3 支架预压沙袋平面布置图
注:加载到100%时:A1区沙袋高度;4.54米; A2区沙袋高度:1.38米; A3区沙袋高度:0.68米; A4区沙袋高度:渐变区; A5区沙袋高度:渐变区。
15
加载到30%时,每区沙袋高度(米): A1:1.362 A2: 0.414 A3: 0.204 A4: 渐变 A5: 渐变
加载到60%时,每区沙袋高度(米): A1:2.72 A2: 0.83 A3: 0.408 A4: 渐变 A5: 渐变
加载到80%时,每区沙袋高度(米): A1: 3.63 A2: 1.1 A3: 0.544 A4: 渐变 A5: 渐变
附4支架预压沙袋剖面布置图
单位:米0.410.8130%0.201.0860%0.411.3580%0.54100%0.680.420.831.101.381.362.723.634.540.420.831.101.381.362.723.634.540.420.831.101.381.362.723.634.540.420.831.101.381.362.723.634.540.420.831.101.380.410.811.080.201.350.410.540.68
注:预压荷载分四次加载,分别为预压荷载的30%,60%,80%,100%。沙袋高度依次如图所示。
16
附5 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上层)
注:预压测量点布置分两层,上层布置在箱梁底模板上,下层测量点布置在地面底垫木上,与上层测点对应。
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