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由
德
叶剑英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杰出的领导人。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担任军队要职,为人民解放军的开创、成长、发展和壮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建国以后,叶剑英将在战火中熔炼的军事才华与和平时期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在现代条件下提高我军战斗能力的方针和措施,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叶剑英在这方面的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
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逐步从单一兵种发展到有一定现代化武器装备的诸军种、兵种合成军队。但在如何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军进一步提高在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方面,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在现代科学技术对军事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研究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对此,叶剑英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1956年冬,他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提出建立军事科学院,全面系统地开展军事科学研究的建议,当即得到批准。叶剑英受命领导军事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他亲自主持勘选院址,建筑设计,干部调配等各项工作。1958年3月,军事科学院建成后,叶剑英被任命为院长兼政委。
军事科学院的建立,使我国军事科学研究从零星、分散、单一走向集中、全面、系统。叶剑英以军事科学院为中心,统筹兼顾,多方协调。到1960年初,全军军以上单位普遍建立了军事科研机构,组织起一支七千九百多人的科研队伍,使我国军事科学研究初具规模。叶剑英把军事科学的研究大体上划分为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两大部类。他认为,“理论科学包括军事思想,主要是研究战争基本理论,如军事与政治、军事与经济的关系、建军路线等;军事学术,主要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军制学、战争动员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军队训练学等。技术科学主要是军事技术,研究各
〔1〕种武器的构造、原理、性能和使用等。”叶剑英这种科学的划分构成了我国军事科学
研究的基本体系。
叶剑英在直接领导军事科学院的12年中,始终把面向现代化作为军事科学研究的大方向。他经常强调要从现代战争的特点出发,研究解决军队的编制、武器装备、军事后勤、军事训练、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现代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作战指导规律。1957年3月,叶剑英在全军后勤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上讲话中指出,随
181
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军现代化的水平也将不断地提高,后勤工作也要适应我军正规化、现代化的需要。“后勤工作不象过去那样简单了,在新的条件下,有许
〔2〕多新的问题,要有更高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解决。”1959年1月,叶剑英在全军科学
研究工作会议上指出,军事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用各种有效的办法来提高我军现代化
〔3〕
的技术水平,使之迅速赶上并超过技术先进国家的军队。”1963年1月,叶剑英在广州军区参谋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由于新式武器的出现和军事技术日新月异,对军队的建设和作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世界各国的军队,都在积极地研究、探讨新式武器条件下部队的编制、装备和作战问题,我们不能落后于这一客观现实。”
叶剑英主持军委工作以后,还时常关心军事科学院的工作。1978年,在军事科学院成立20周年之际,叶剑英专门写了一篇题为《发展我国无产阶级的先进军事科学》的文章,又一次强调指出:“我们的同志研究军事科学,一定要着眼于现代战争的特点,着眼于发展。”叶剑英军事科学研究必须面向现代化的思想,是对军事科学发展趋势深刻的认识,也是我国军事科学研究的需要。它使我国军事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缩短了我国军事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叶剑英非常重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在50年代,我军所用的各种条令、教材、技术资料普遍都是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出现了一种盲目照搬苏联模式的倾向。叶剑英认为这样生搬硬套的做法不适合我国实际,不利于开创我国自己的军事科学研究的道路。他指出,军事科学研究应该“以我为主”,“我军的经验是我们研究与发展军事科学的宝贵基础,现时情况是我们的立足点。”要“在我军已有的经验基础之
〔6〕
上,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独立自主的考虑问题,解决问题”。他认为苏联的经验只能有选择的,批判的吸收。他反复告诫身边的研究人员,研究问题要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研究是为了谋求真理,真理来自实践,要“不断实践,不断研究,研究出来的成果,
〔7〕
反过来又促进战备和训练工作,使战备、训练与学术研究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他还说,研究机关有两怕,一怕孤立,二怕空洞,如果研究工作离开了实际,就会成为闭门造车的老学究,对革命十分有害。
为了使军事科学研究更好地结合实际,在叶剑英的倡导下建成了军事科学直观教研馆。教研馆共陈列各军、兵种教具、器材一万三千多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由于叶剑英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我国军事科学研究能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就是在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的情况下,我国军事科学研究也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形成我国自己独立的体系。
在军事科学研究中,叶剑英有一种顽强的拼搏精神。他号召研究人员要发扬我军一往无前的光荣传统,象攻克战场上的堡垒那样克服科研工作中的困难。“攻城不怕坚、
〔8〕
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这首著名的诗句体现了叶剑英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决心把我国军事科学研究搞上去的英雄气概。叶剑英把“抓紧时间工作,挤出
〔9〕时间学习,偷点时间休息”,作为他的座右铭。无论是在炎热的盛夏还是寒冷的隆
〔5〕
〔4〕
冬,叶剑英都一心扑在工作上,有时甚至熬到深夜。他的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使广大科研人员深受感动,他们纷纷以叶剑英为榜样,以极大的热情献身于军事科学研究事业,182
为我国军事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叶剑英的领导和关心下,我国军事科学研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央军委先后颁布了我军自己编写的适合中国实际的各军种、兵种、各单位的战斗条令和工作条例;各部队都编写出了自己的战史;部队院校编写出了自己的教材、讲义;尖端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拥有了自己的原子弹和氢弹。这些伟大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二
、坚持面向现代战争的军事训练
长期以来,叶剑英还分管人民解放军的训练工作。他对部队训练要求十分严格,特别强调要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进行军事训练。他指出,今后如果发生战争,和我们作战的将是拥有最现代化兵器和装备的敌人。因此我们要准备在未来的战场上进行反侵略战争,不管我们使用的是什么武器,都必然被迫在先进武器的杀伤和威胁下作战。叶剑英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武器技术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未来战场的面貌将截然不同于以往的战场。他尖锐地指出:“我们的军事、政治和勤务工作人员,要不要研究新的技术装备,并结合我军的现实(装备)来训练我们的军队,学会在新的武器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的本领呢?我想应该。否则,就会使认识落后于存在。”“技术是不断地发展的,所以,
〔10〕我们的军事训练不能不密切地结合着这些新的变化来进行。”叶剑英面向现代战争进行军事训练的思想,是他数十年革命军事实践的结晶,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军事才华,
使我军军事训练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领导军事训练的过程中,叶剑英又强调军事训练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指出在现代条件下进行军事训练并不是不要现在的武器和过去的优良传统和经验,而是要考虑用现在的装备在未来条件下作战,“正如抗日战争时期如何以步枪、机关枪同敌人飞机、
〔11〕
坦克、大炮作战一样。一切脱离实际的做法是错误的。”结合我军的实际,叶剑英提出了军事训练要红、专、健相结合,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结合,训练与科学研究结合,院校训练与部队训练结合。他把这四个结合作为部队训练的总要求,要求全军必须做到军政一致,上下一致。他认为部队训练只有达到这个总要求才具备作战能力。在军事训练中,叶剑英还提倡实行勤俭节约的训练方法。尽量使用代用材料和模拟训练,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消耗,真正做到“钱要用得少,事情要办得好”。1965年,叶剑英在北京组织举办了全军军训器材展览会,参展的三千多件器材都是部队因陋就简创造出来的。全军师以上负责部队训练的干部都参观了这次展览,使勤俭练兵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叶剑英联系实际的练兵方法,是对我军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军自创建以来,一直是用劣势的装备同敌人作战。从梭标大刀到小米加步枪,我军之所以能够打败装备精良的敌人,除了我党的正确路线、政策这一根本原因以外,在具体实践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军能够在当时的条件下结合实际进行军事训练。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也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我国刚从一穷二白的基点上起步前进,在军事技术上同现代水平必然有着一定的距离。这就决定了我军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可能要以劣势的装备同可能的敌人作
183
战。同时,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上还不可能对军事训练提供更多的开支。叶剑英利用我军结合实际进行军事训练这个法宝,使我军训练在不影响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了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这一方法成为我军军事训练的重要原则。
叶剑英始终把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我军的一项战略任务。他多次指出:“军队在和平时期的中心工作是训练,军事训练是解放军建设和战争准备的一项经济性的重要工〔12〕
作”。叶剑英把军事训练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完全符合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抓住了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主要矛盾。当今世界,大战虽然暂时打不起来,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完全消除。人民解放军是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集团,在和平时期仍然担负着抵抗侵略,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战斗能力才能履行军队的神圣职能,而战斗能力的提高必须是进行军事训练。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在战火中得到直接的锻炼,培育了一代具有实战经验的军事人才。毛泽东
〔13〕
曾经说过,要“从战争学习战争”,这一名言揭示了战争是培养合格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毛泽东实践出真知思想在军事上的体现。但是在长期不打仗的和平时期,军队实践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模拟的军事训练和演习来培养部队的战斗力就是最好的实践。叶剑英把军事训练作为和平时期我军的中心工作,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必然规律,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叶剑英的领导下,我军通过结合实际的面向现代战争的军事训练,使作战能力显著提高。先后多次挫败了霸权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势力挑起的军事争端,保卫了我国领土神圣主权,显示了我国国防现代化的实力。
三
、关注和重视军工企业生产
林彪集团灭亡以后,叶剑英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他除了处理军委日常事务,负责部队训练、军事科研等工作以外,又多出一分心血关注军工生产。由于林彪一伙大搞空头政治,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使军工生产遭到很大的干扰和破坏。叶剑英深切地知道军工生产的重要意义。要是军工生产不能保证质量和完成任务,就务必影响部队的供给和装备。即使部队训练得再好,也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军事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也无法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产品。这样,国防现代化就无从提起,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把军工生产搞上去,叶剑英直接调查了国防工办和6个国防机械工业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听取汇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叶剑英特别重视军工产品的质量,要求必须精密地设计,精密地制造。他说,军工产品质量有问题,就会使部队干部战士多付出生命和血的代价。一次,叶剑英听取一项军工工程汇报,当他听到质量基本上可以时,当即严肃地指出科学不能基本上,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叶剑英还指出,军工生产要同国家财力相适应,不要盲目生产,以免造成浪费,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四人帮”对叶剑英关心军工企业非常仇恨。他们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以批判“唯生产力论”为名,大搞派性活动,煽动军工企业停止停产,企图乱中夺权。叶剑英对“四人帮”破坏军工企业生产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他同邓小平一起对军工184
企业进行了深入的整顿。叶剑英深刻地揭露了“四人帮”搞乱军工企业的险恶用心,指出:“同志们不要简单地看派性,不要简单地把派性看成是闹个人意气,争个人地位。有大野心家、小野心家,他们争权夺利,因而搞一些不明不白的阴谋诡计,拉山头,搞组织派别。真正的坏人隐藏下来,躲在群众后边,一串连、一拉派,煽风点火,总是搞得你这个厂不安宁,你这个省不安宁,搞得党不安宁。”“凡是搞派性的人,必然要搞分
〔14〕裂,从上到下都是这样”。在整顿中,叶剑英紧紧地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他认为关键的问题是领导班子的问题。对于领导班子中那些坚持派性的人,叶剑英主张要采取坚
决的措施,将他们清洗出去。他说:“有了这种人不调出去,留在领导班子里,是搞不好的。你要建设,他要破坏;你要团结,他要分裂。”经过半年的整顿,调整、加强了四百多个军工企业的领导班子。调进、调出八百多名领导干部,提拔了六百多名思想好,有觉悟的中、青年干部,扭转了军工企业一度混乱的状况。
1975年下半年,“四人帮”在全国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恶浪,叶剑英对军工企业的整顿被诬蔑为右倾势力回潮,整顿被迫停顿下来。粉碎“四人帮”后,军工企业也同全国一样进行了拨乱反正的斗争,叶剑英对军工企业的情况予以高度的重视。1977年7月31日,叶剑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的大会上所发表的讲话中,号召要加强国防工业生产。同年12月,叶剑英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作报告,把抓好军工生产作为当前军队建设的重要任务。由于叶剑英对军工生产的关心和重视,使合格的军工产品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部队的需要,使战备和训练得以正常地进行,为国防现代化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四
、积极推行军队精简整编
〔15〕
我军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建国初期,我们被迫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
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国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军事同盟的战争威胁和战略封锁,忧患意识使我们不得不长期保持临战状态。再加上林彪长期控制军队,把军队视为阴谋夺权的资本,肆意扩大编制,安插亲信。这就使部队臃肿庞大的现象非常突出,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叶剑英向毛泽东提出建议,对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得到毛泽东的批准。
1975年,叶剑英和邓小平对部队进行了全面的整顿。六七月间,叶剑英主持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集中讨论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并获得通过。叶剑英在会议总结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从各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抓住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军队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当前首先解决压缩军队定
〔16〕
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这两个问题,然后再解决其它问题。”会后,叶剑英抓紧时机对军队各单位领导班子进行组织调整,特别是对于那些同林彪、“四人帮”斗争态度坚决的人予以重用。这对于稳定军队和日后粉碎“四人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更是大张旗鼓地狠抓军队精简整编工作。在1977年12月举行的军委全体会议上,叶剑英指出要把继续搞好部队精简整编工作作为当前的主要
185
任务。对军、师、团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也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要求。1982年初,叶剑英在听取总政治部汇报全军政治工作情况时又指出:“我们军队精简整编的工作,
〔17〕在两三年内,要当作一件重大的任务来抓。”在叶剑英的关心下,1985年我国终于实
现了裁减军队一百万的壮举。
叶剑英精简整编军队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理论的灵活运用。在当时,虽然苏美争霸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的威胁,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和平的力量也在增长,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三,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经济。第二世界发达国家也不愿成为新的战争的受害者,全世界反对战争的人口占绝大多数,这就有可能使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叶剑英对新的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改变了过去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观念。使我国能够从长期的临战状态中摆脱出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精简整编军队同时也是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军队建设必须以国家经济建设为基础,没有坚实的经济力量作后盾,军队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任务。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应服从于这个中心。适当压缩军队规模,是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精简整编军队也是提高军队自身素质的需要。精兵强将是古今中外的治军之道,如果军队臃肿,机构重叠,指挥不灵,在现代战争中就难以稳操胜券。军队精简后,节省下来的军费可以改进、更新我军的装备,进一步提高我军的战斗力。叶剑英精简整编军队的思想,使我军的发展走向精干的常备军同强大的后备军力量相结合的道路,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注:
〔1〕 《叶剑英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版,523页。
〔2〕〔3〕〔4〕〔5〕〔6〕〔7〕 《叶剑英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333、391、480、340、392页。〔8〕 《叶剑英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页。〔9〕 《叶剑英光辉的一生》,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第309页。〔10〕〔11〕 《叶剑英选集》,第308~311页。〔12〕 《叶剑英传》,第544页。
〔13〕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第165页。〔14〕〔15〕〔16〕〔17〕 《叶剑英选集》,第440、440、434、566页。
1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