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参考报告

2021-07-25 来源:一二三四网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稿)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08.0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目 录

1总则 .................................................................................................... 1

1.1 评价目的 .................................................................. 2 1.2评价范围与重点 .......................................................... 3 1.2.1 评价范围及重点评价区域 ...................................................... 3 1.2.2 评价重点 ................................................................................ 3 1.3 环境保护目标 .......................................................... 3 1.3.1 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 .............................................................. 3 1.3.2 流域环境与生态保护目标 ...................................................... 4 2 规划概述 .............................................................................................. 5

2.1 规划范围 ................................................................ 5 2.2 规划目标 ................................................................ 6 2.3 规划主要内容 ............................................................ 7 2.4 规划近远期实施意见 ..................................................10 3 环境现状分析 ................................................................................... 11

3.1河流水系 ................................................................ 11 3.1.1河流 ...................................................................................... 11 3.1.2湖泊 ...................................................................................... 12 3.2 环境现状调查 .........................................................13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4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15

4.1对生态的影响 .........................................................15 4.1.1对流域生态的影响 ................................................................ 15 4.1.2对敏感点生态的影响 ............................................................. 15 4.1.3 对流域内其它生态的影响 .................................................... 24 4.2对水资源的影响 ......................................................25 4.2.1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 ................................................. 25 4.2.2 对用水保证率的影响 ............................................................ 26 4.2.3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 27 4.3对水环境的影响 ......................................................28 4.3.1污染物入河量的变化 ............................................................. 28 4.3.3工业废污水陆域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 29 4.3.4 总体评价 .............................................................................. 34 4.4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4 4.4.1蓄集峡水利枢纽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34 4.4.2 防洪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35 4.4.3梯级电站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 35 4.4.4总体评价 ............................................................................... 36 4.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7 4.5.1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影响 .................................................. 37 4.5.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 38 4.5.3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39

I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6.4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 43 4.6.5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 43 4.6.6 总体评价 .............................................................................. 44 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45

5.1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45 5.2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45 5.2.1水资源保护 ........................................................................... 45 5.2.2水环境保护 ........................................................................... 47 5.2.3生态保护 ............................................................................... 50 5.2.4水土保持 ............................................................................... 51 6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 51

6.1 环境监测计划 .........................................................51 6.1.1工程施工期水质监测计划 ..................................................... 51 6.1.2 工程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 .................................................... 52 6.1.3 社会经济调查监测 ............................................................... 54 6.2 跟踪评价计划 ...........................................................54 6.2.1 生态跟踪评价计划 ............................................................... 54 6.2.2 水环境跟踪评价计划 ............................................................ 55 6.3 资料整编及保存 .....................................................56 6.4 监测机构 ...............................................................56 7 评价结论与建议 ............................................................................... 56

7.1 评价结论 ...............................................................56 7.2 建议 ......................................................................56

II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1总则

巴音河流域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的德令哈市,是整个柴达木盆地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中心。流域总面积1.76万km2,占德令哈市总面积(2.77万km2)的64%,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地域开阔,具有发展农业和工业的优势。2006年德令哈市总人口达到6.28万人,耕地面积17.4万亩,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亿元,以纯碱为代表的盐化工业已经起步,纯碱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200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青海省柴达木地区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园区分为四个工业园,其中德令哈工业园位于巴音河流域,以发展纯碱化工、氯碱化工及新型建材行业为主,园区的规划已基本完成。

然而,目前流域面临的问题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游工业和农业用水不断挤占下游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需水,位于流域最末端的托素湖面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加上未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园区的建成,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支撑。因此,未来工业园区建成后,如何合理配置流域内的水资源成为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关键。

为缓解流域内多种用水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保证率,提升德令哈市和重点工程项目的防洪标准,促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海西州水务局委托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开展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上游修建蓄集峡水利枢纽,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配规律,提高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保证率;完善城市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流域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对灌区进行续建改造并在重点河段修建防洪工程,提高城市、水源地、灌区及穿城而过的铁路、公路、电网等重点项目的防洪标准;拟建拜勒奇尔、蓄集峡、塔日克特、克里克特和哑合5座梯级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5.25万kW,以缓解区域用电紧张的局面,提高电力保证率;加强流域的统一管理,提高巴音河对区域发展的服务能力。总之,规划实施后将有利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流域水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下游湿地及湖泊生态状况的改善、科学有效水污染防治体系的形成、防洪标准的提升及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为贯彻国家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政策,需要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此,2007年6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受海西州水务局的委托,承担了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任务后,评价单位与规划编制单位、委托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并积极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公众参与等工作,较为系统地掌握了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状况。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规范和导则,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预测、分析和评价,编制完成《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评价目的

巴音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支脉却荀力安木吉勒(野牛脊山),源头海拔5000m左右,自源头至尾闾湖-托素湖全长约326km,自黑石山水库坝址以上水头落差1761m,水能理论蕴藏量7.98万kW,多年平均流量10.2m3/s,年径流量3.2亿m3。巴音河流域完全在德令哈市辖区内,为德令哈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提供了用水保障和生态安全。

为缓解近年来巴音河流域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并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德令哈园区工业发展提供水资源保证,提升流域内城镇和重点工程项目的防洪标准并促进下游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海西州水务局委托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并完成了《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拟通过各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加强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一体化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实施后可能会对流域内的环境敏感点产生影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以实施国家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和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遵循早期介入、整体性、公众参与、一致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充分论证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与区域环境和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从规划层次提出规划方案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问题,尤其是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和水环境影响,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问题,及时纠正规划内容失误、规划过程失

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真和规划组织失效的规划缺陷,修正规划目标、完善规划方案,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1.2评价范围与重点

1.2.1 评价范围及重点评价区域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与规划范围相当,为整个巴音河流域。

根据流域的区域特征和环境要素的分布特点及生态关注重点,将重点评价区域确定为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尕海生态系统及水源地。

1.2.2 评价重点

根据《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内容及评价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水资源:规划前后水资源可利用量、开发利用率、用水效率的变化。 2)、湖泊湿地生态:规划引起流域水文情势的变化及其对湖泊湿地生态的影响。

3)、水环境:规划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以及梯级电站的修建引起下泄水温的变化和河段的减(脱)水对下游生态的影响等。

4)、水土流失:分析评价范围内工程建设对土壤的扰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5)、土地占用:分析和评价规划对耕地和草场的影响,以及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引起景观生态格局的改变等。

6)、经济社会:规划实施后,流域防洪标准和水资源保证率都得到提高,保证了流域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了大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3 环境保护目标

1.3.1 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

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1)生态敏感点环境保护目标

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是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内可鲁克湖、托素湖及其周围湿地、沼泽为生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场所,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该区域对水文条件非常敏感。湖泊面积保护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二是流域水资源量对于生态需水的满足度。

1)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

《青海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7-2016年)以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巴音河及下游沼泽湿地、玉带海雕等珍稀鸟类动物为保护重点,将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规划中将两湖的面积确定为:托素湖为167km2,可鲁克湖为58.6km2。

2)流域对生态需水满足度的要求

托素湖水面面积自上世纪至2000年不断萎缩,2000年至今由于为连续丰水年,因此湖面面积略有增长,至2006托素湖面积达到了139.8 km2。若以维持现状作为敏感点生态保护目标,则无法协调经济用水和生态需水的关系,湖泊生态需水仍然得不到保证。综合考虑流域内水资源条件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用水结构和用水水平的变化,以托素湖有资料以来出现的最小面积——135km2作为环境保护目标,通过对水资源调配分析看是合理的可行的。

考虑到可鲁克湖与托素湖之间存在补排关系,以2000年托素湖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小面积135.0 km2作为托素湖的保护目标,相应可鲁克湖对应的面积59.6km2作为可鲁克湖的控制面积。尕海水域面积多年来面积变化不大,平均维持在32.5km2 左右,因此以32.5km2作为尕海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

(2)水源地生态保护目标

保证德令哈城市生活和工业两个取水口(德令哈城市生活水源地位于黑石山水库上游,距德令哈市7.0km处,青海碱业一期自备水源地位于黑石山

水库上游,距德令哈市8.5km)的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河道常流量。

1.3.2 流域环境与生态保护目标

根据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对防洪、水电开发、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目标,结合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确定规划方案环境保护目标如表1-2所示:

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表1-2 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主题 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态敏感区 生态 ·防治流域水土流失 ·保证景观生态格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维持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湿地及尕海的面积 ·保护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 ·保护地下水资源量,维持地下水供补平衡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服务于流域的整体发展 ·维持和保护河流(湖、库)和地下水的环境功能 水环境 ·水功能区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 ·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 ·防治土地退化 ·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 ·改善城市生产、生活与生态供水条件 社会经济 ·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优化电能供应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节水型社会建设 2 规划概述

2.1 规划范围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范围是整个巴音河流域,在区域范围上北以野牛脊山、哈尔科山与哈拉湖盆地分隔,东与布赫特山相连,南至阿木尼克山~巴音山一线,西以伊克达坂山与塔塔棱河水系相隔(图2-2)。整个范围位于东径96°29′~98°08′、北纬36°53′~38°11′之间。

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图2-2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范围(即巴音河流域)

2.2 规划目标

提出适合流域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特点的水资源高效配置方案,实现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之间的有机协调,促进下游自然保护区和尕海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恢复,提高供水资源的供水保证率和利用率,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巴音河流域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改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提出的规划目标见表2-1。

表2-1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目标

水平年 2015年 规划目标 2030年 水资源配置 ·生态需水保证率由现状47%提高到80%以上 2·可鲁克湖的水面面积维持现状59.6km 2·尕海的水面面积维持现状32.5km 2·托素湖的水面面积平衡在135.0km ·农业需水保证率达到75% ·城镇及工业需水保证率达到95% 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2 提高到0.45 ·城市供水管网损失率下降至15%以下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60%提高到70% ·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工业废污水全部处理达标 ·实现对河道的零排放 ·城镇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 ·灌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0 ·城市供水管网损失率下降至10%以下 ·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由70%提高到80% ·中水回用率达到55%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工业废污水全部处理达标 ·保持对河道的零排放 ·城镇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灌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拜勒奇尔、塔日克特、克里克特和哑合4座梯级电站建成 节水 水资源保护 防洪安全 水电开发 2.3 规划主要内容

(1)水资源规划

在农业灌溉面积不增加和充分节水的前提下,以流域的水资源量为依据,新建调节库容为1.4亿m的蓄积峡水库,增加流域的可利用水资源量;再按照“以供定需”的原则确定合理的人口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在不新增用水的前提下,通过蓄积峡水库提高流域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保证率,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新建蓄集峡水库后,经流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计算,城镇及工业需水保证率可达到95%,农业需水保证率可达到75%,湿地生态需水保证率由现状的47%提高到80%以上,同时可使可鲁克湖的水面面积维持在现状的59.6km2,尕海的水面面积维持现状32.5km2,托素湖的水面面积平衡在135.0km2。

3

(2)节水规划

农业节水:将德令哈灌区2万亩低产农田退耕为林地;改造配套灌区工程,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渗漏损失,提高渠系水的利用效率;改进作物灌溉制度,减少棵间蒸发和渗漏损失;加强用水管理,科学调配水量,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提高用水效率;调整水费政策,建立节水有偿机制;推广先进的小畦灌、膜上灌以及喷、滴灌技术,加强田间节水效果;调整农

7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业种植结构,培育耐旱作物品种和节水农艺措施。

工业节水:提高纯碱等化工行业的生产和节水工艺,获得节水效益;通过各种行政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计划用水和严格控制废污水的排放;提高工业内部循环水的利用效率,加强节水效果。

生活节水:实施城市水源的扩建和城区供水管网的改造工程,共增加水源井5口及配套设施,改扩建管网30.5km,并在家庭及宾馆、医院等公共场所普及节水器具,提高城市供水效率。

(3)水资源保护规划

在对规划水平年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的排放量和入河量预测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相应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根据纳污能力对污染物入河量进行削减,通过工业污水陆域排放和中水回用,以及建设2座污水处理厂分别处理生产和生活污水等措施,确保水环境质量达标。

(4)防洪规划

规划主要以黑石山水库以上已建和拟建的城镇及工业水源地、白水河入巴音河河口处、德令哈灌区和白水河灌区为防洪保护对象,灌区规划目标为2015年和2030年达到20年一遇,其他区域的防洪标准2015年达到30年一遇,2030年达到50年一遇。

配合规划目标,防洪工程规划确定在近期(2015年前),各防洪保护区均修建75#仰斜式浆砌石重力防洪堤,断面结构尺寸及工程量见表2-19和表2-20;远期(2015年到2030年),防洪堤不再加高,改由上游蓄集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调节后满足防洪要求。

(5)水电开发规划

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引水线路长度和落差以及以往的规划成果,规划拟定了5座梯级电站的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达到5.25×104kW,多年平均发电总量22361万kW·h。初步拟定开发的先后顺序为蓄集峡电站、塔日克特电站、克里克特电站、哑合电站、拜勒奇尔电站。

(6)流域水利管理规划

规划目标是建立和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推进对水资源

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在水量和水质方面的量化管理、加强水情预警和预报系统的建设、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矛盾,保障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规划任务包括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水利管理制度,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设施建设等内容。

(7)重要工程规划-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

蓄集峡水利枢纽的工程特性见表2-2。其主要任务是供水、防洪和发电,工程建设总投资112435.2万元,总工期69个月。

表2-2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特性表

序号及名称 一、水文 1.流域面积 全流域 工程地址(坝址)以上 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3.多年平均流量 4.洪量 设计洪水洪量(3天) 校核洪水洪量(3天) 5.泥沙 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 多年平均含沙量 二、工程规模 1.水库 校核洪水位 设计洪水位 正常蓄水位 汛期限制水位 防洪高水位 死水位 总库容 兴利库容 调洪库容 死库容 2.水力发电工程 装机容量 多年平均发电量 单 位 kmkm32 2 3数量或特性 17608 4970 2.6 8.24 0.497 0.659 24.1 0.584 3471.73 3471.42 3470.0 3470.0 3470.25 3395.0 备 注 百年一遇 千年一遇 德令哈水文站 德令哈水文站 亿m m/s 亿m 亿m 万t kg/m m m m m m m 亿m 亿m3 亿m3 亿m3 kW 万kW·h 33331.65 1.4 0.204 0.046 4×7500 9783 9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三、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1.挡水建筑物 型式 地震基本烈度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长度 坝顶宽度 2.泄水建筑物 溢洪道宽度 溢洪道长度 3.引水建筑物 引水型式 进水口型式 进水口底板高程 总长度 4.厂房 型式 主厂房尺寸(长×宽×高) 副厂房长×宽×高 5.淹没及移民 水库淹没 工程占地 工程移民 四、工程总投资合计 工程建设期 总投资 度 m m m m m m m m m×m×m m×m×m 亩 亩 人 月 万元 砼面板堆石坝 Ⅵ 3474 125 475 12 3x6 326 钢筋砼洞+压力钢管 竖井式 3385 6518 岸边式 46.54×13.4×23.6 46.54×9.0×20.7 6615 2506 0 69 112435.2 在调压室分界 2.4 规划近远期实施意见

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结合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和规划工程的总体布局,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突出重点,分期实施。规划方案近、远期的实施意见如表2-3所示。

表2-3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近、远期实施意见

分类 近期(2015年) 远期(2030年) 10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实施德令哈、怀头他拉、泽林沟、白水河灌区的节水改造 ·进行城镇和工业水源地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实施工业和城市节水项目 ·进行德令哈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 ·建成德令哈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万t ·建成德令哈市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万t ·完成城市及工业水源地、白水河入巴音河河口段的防洪堤建设 ·实施白水河灌区和德令哈灌区的山洪防治工程 ·完成蓄集峡水电站的建设 ·继续实施德令哈、怀头他拉、泽林沟、白水河灌区的节水改造,基本完成流域内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 ·继续进行城镇和工业水源地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实施工业和城市节水项目 ·继续进行德令哈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 ·扩建德令哈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0万t ·扩建德令哈市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5万t ·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流域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设计标准 ·建设塔日克特、克里克特 哑合和拜勒奇尔水电站 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保护 防洪 水电开发 3 环境现状分析

3.1河流水系

3.1.1河流

(1)巴音河

发源于祁连山脉喀克图蒙克山,上游称乌兰哈达郭勒,中游称阿让郭勒,下游称巴音郭勒。当其在野牛脊山、哈尔科山以南与宗务隆山以北的山间向东流动时,左岸接纳大量支流,形成典型的梳状水系。河流切穿宗务隆山南坡,流经克利尔齐、泽林沟、德令哈、尕海、戈壁,最后注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

巴音河出泽林沟水文站后,进入蓄集盆地。河水开始大量渗入补给地下水,渗漏段长约23km。受德令哈构造制约,布赫特山西段(黑石山)与宗务隆山夹峙,在德令哈市西北将蓄集盆地封闭,巴音河河谷束窄,地下水在德令哈水文站上游约7km处被迫大量渗出。径流经地下天然水库调节而显得比较稳定。巴音河流经德令哈市区后,在戈壁滩上大量渗漏,潜入地下东西分流,东支潜流部分注入尕海湖,大部分以泉集河形式又汇入巴音河,西支在

1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郭里木溢出,汇流成河,向西流经戈壁水文站,最终流入可鲁克湖。戈壁水文站到可鲁克湖约10km的河段,河床坡度减缓,水流排泄不畅、河叉发育,地表芦苇丛生,形成了宽阔的沼泽地带。巴音河经可鲁克湖天然调节后,由连通河排泄至托素湖。

(2)巴勒更河

发源于宗务隆山,源头分东西两支,汇合后向南切割宗务隆山出山。受怀头他拉构造影响,巴勒更冲洪积平原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巴勒更河在出宗务隆山前5km处即开始大量渗漏补给地下水。出山后,水流在北部平原上分散,主流向南流经约17km后,进入怀头他拉水库。巴勒更河全长66.5km,比降1/25,流域面积88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237亿m3。

(3)白水河

为巴音河支流,发源于柏树山,由石炭二迭纪的岩溶泉水和冰雪融水汇集而成,最终在黑石山水库泄洪道下游处汇入巴音河。白水河全长15km,比降1/25,流域面积54km2。白水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205亿m3。主要河流水文特征见表3-1。

表3-1 流域主要河流水文特征值表

河 流

集水面积(km)

巴音河(德令哈站以上) 7281 巴勒更河 白水河

882 54

2

河长年径流量(亿m) 3.433 0.237 0.205

3

年径流深(mm) 47.1 26.9 379.6

(km) 223 66.5 15

3.1.2湖泊

流域内面积较大的湖泊有3个,即可鲁克湖、托素湖和尕海。 (1)可鲁克湖

位于德令哈市境内南部,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淡水湖。2006年底的湖面面积为58.03km2,平均水深9.3m,湖水容量1.80亿m3,巴音河自湖的东北部流入,巴勒更河自湖的西北部流入,湖水自西南部流入托素湖,使两湖泊成为柴达木盆地的姊妹湖。可鲁克湖湖畔芦苇丛生,浮游生物、鱼类、鸟类动物众多。

(2)托素湖

1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咸水湖,补给水源主要靠可鲁克湖的排泄,此外,尚有来自南部丘陵区的地表水及地下水。湖面略成等边三角形,面积已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191km2萎缩到2006年底的139.8km2。湖内原有的两座小岛,由于水面下降已连为一体。

(3)尕海

咸水湖,湖面略成椭圆形,湖面面积32.5km2,平均水深7.7m,中心最大深度15.4m,湖水容量2.5亿m3,水源主要来自湖泊东、西、北部的山洪及巴音河地下水、农业灌溉回归水的补给。

3.2 环境现状调查

(1)水资源现状

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41.8%,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32.6%,水资源利用消耗率为22.8%。现状工程按照2006年用水规模在保证上游经济用水的情况下,下游生态用水的保证率仅为47%;按照规划水平年的需水规模在保证下游生态达到目标的情况下上游经济用水的需水保证率很低,不论2015年还是2030年,均低于15%。由此可见,流域内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矛盾突出,保证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水资源缺口较大。

(2)水环境质量

虽然巴音河植被较差,但由于降水量稀少,河流水量稳定,降雨侵蚀、水流侵蚀均较微弱,流域的输沙模数小于100t/km2,属较小值。

巴音河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钙型水,水体中以HCO3-和Ca2+离子为主,矿化度一般在414mg/L左右,总硬度为238 mg/L,水体pH在7.9~8.7之间,呈微碱性,水体水质良好,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类别为Ⅱ类。巴音河自德令哈水文站到可鲁克湖入口,水体质量均在Ⅱ~Ⅲ类之间,水质较好。

巴音河流域的地下水以重碳酸盐氯化物钙镁型水为主,矿化度在0.22~0.36g/L之间,水质良好,可满足各类用水需要。

可鲁克湖矿化度低,在0.64~0.79g/L之间,湖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硫酸盐钠镁型水,水体中以Cl- 和Na+离子为主,水质为Ⅱ类。托素湖湖水

1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味苦咸,水体呈微碱性,湖水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硫酸盐钠镁型水,湖水矿化度为35.74g/L,水质类别为劣Ⅴ类。尕海湖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钠型,矿化度在130g/L左右,为典型的高氟、高铅、高镉的地球化学异常区,水质类别为劣Ⅴ类。

(3)生态环境质量

以格局优化度、变化良性度、功能强弱度、人为胁迫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评价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基本上反映了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结果表明当地的生态环境偏差的状态人为干扰因素占比重较小,主要是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造成的;生态环境状况不甚理想;当前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的趋势一般,有必要采取人为措施使其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生态环境较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差。

根据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2006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属于较差水平,但离一般临界值(0.4)较近,说明生态环境属于一般偏差。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统一管理水平低

虽然当地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但管理制度和机制还不健全,缺乏水资源的监督、监测设备,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需求越来越高,用水和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2)未能建立有效的节水机制

流域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0%左右,是流域最大的用水户,但农业节水工作进展缓慢。灌溉技术落后,多为大水漫灌,且现有水利设施大多年久失修,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在0.32左右,用水浪费严重。灌区基本没有量水设施,只能按亩征收水费,加之水费过低,用户节水意识淡薄,迫切需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3)国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

流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农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的社会经济体系,在此过程中不断挤占下游天然植被和湖泊的水资源,导致托素湖呈萎缩趋势。

1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1对生态的影响

4.1.1对流域生态的影响

尽管植被覆盖率有所减少,但幅度很小,仅为0.06%;从景观格局演变角度看,规划实施后对流域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较小,对影响流域景观格局整体的林地、草地、耕地改变也较小,因此,景观优势度变化不大,从而景观稳定性变化不会很大。

4.1.2对敏感点生态的影响

4.1.2.1水资源配置对湖泊湿地生态需水的影响

水资源规划实施后,由于在上游修建了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增加了流域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减少了无效蒸发损失量,提高了流域经济用水和生态需水保证率。由于敏感点中可鲁克湖、尕海多年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以托素湖作为水资源配置方案对湖泊生态需水影响的指示。图4-1和4-2是在规划水平年现状工程和规划工程条件下的下泄水量与托素湖面积变化的对比关系。

现状工程托素湖面积规划工程托素湖面积现状工程下泄水量规划工程下泄水量线性 (规划工程下泄水量)线性 (现状工程下泄水量)1426000014050000138托素湖面积(km2)13640000134300001321302000012810000126124195619611966197119761981198619911996200102006年份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万m3)

1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图4-1 现状工程与规划工程下泄水量与相应托素湖面积变化对比(2015年)

142现状工程托素湖面积规划工程托素湖面积现状工程下泄水量规划工程下泄水量线性 (现状工程下泄水量)线性 (规划工程下泄水量)600001405000013813640000134300001321302000012810000126124195601959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20012004年份

黑石删断面下泄水量(万m3)托素湖面积(km2) 图4-2 现状工程与规划工程下泄水量与相应托素湖面积变化对比(2030年)

从图4-1、图4-2可以看出,蓄集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其年际调节作用,使丰水年下泄水量减少、枯水年下泄水量增加,尽管多年平均下泄水量有所减少,但均衡了丰水期和枯水期生态需水,使多年平均湖泊湿地生态状况有所改善,生态需水量由2006年的30881万m3提高到2015年的31941万m3(多年平均)、2030年的31744万m3(多年平均)。生态用水保证率从现状条件下的47%提高到2015年的86%和2030年的80%,托素湖多年平均面积能够达到135km2保护目标的要求如表4-1所示。

表4-1 方案三实施前后供需分析、保证率对比(多年平均)

现状 方案三实施后

下游生态平衡分析结果

3

湿地供需分析(万m) 补水需水缺水量 量 量

2006年 5787 6163 376 2015年 6163 6030 133 2030年 6163 5971 192 水 平 年

托素湖面积(km) 多年平最小面均 积

129.78 118.46 135.55 126.78 135.04 125.52

2

保证率(%) 47 86 80 最大面积

139.80 141.15 140.82

在实施节水规划、修建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及流域内用水总量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水资源配置后,自然保护区内湖泊、湿地的生态需水保证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得生境得到恢复,自然保护区生态相应地得到改善。

1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1.2.2规划引起水文情势变化对湖泊湿地生态的影响 (1)黑石山水库对下游湖泊水文情势的影响

1)水库拦蓄使下游生态补水量减少

图4-3显示了1990年~2006年期间德令哈站的流量与托素湖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1990-2006年托素湖面积整体上呈锐减趋势,然而德令哈站径流量却呈增加趋势,表现出与上游水文站径流数据不同步的现象,这是因为黑石山水库建成后对上游径流量的拦蓄,挤占了下游生态需水。只有2001年后托素湖面积才逐渐有所增长,其原因在于2001~2006年为相对丰水年,其中2002年、2005年为较大洪水,分别为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黑石山水库建成后,由于人类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对下游湖泊生态需水的补给逐渐减少。托素湖仅靠上游可鲁克湖补给和巴勒更河少量补给水量,导致如果上游没有持续、充足的生态用水补给,托素湖水面萎缩不可避免。除非遭遇连续丰水年份,托素湖面积才有所增加,如2003年~2006年。

25.0得令哈流量托素湖面积(km2)多项式 (得令哈流量)多项式 (托素湖面积(km2))15215014814620.0流量(m3/s)15.014414214010.05.01381360.0年份134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面积(km2)

图4-3 1990~2006年德令哈站流量与托素湖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 2)湖泊水文情势仍然保持平稳

由于缺乏托素湖水面面积与建库后对应时间段内的观测数据,因次,对建库后流域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分析仅能从2007年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监测的戈壁站和连通河流量数据进行分析。其理由在于,黑石山水库的放水时间、水量均遵循水库调度规则,年际变化不大;而且戈壁站流量

17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过程由于受地下水调蓄作用影响,戈壁站流量年际变化不大,因此认为2007年实测数据能够代表多年平均流量过程。

图4-4为2007年实测水库放水、戈壁站流量和连通河流量的过程数据,可以看出,黑石山水库建库后戈壁站流量过程受上游水库泄水过程影响,出现两个峰值,这与夏灌和冬灌有关,并且从4月份开始至12月末,戈壁站流量开始增长,这与春灌开始、汛前排空泄水等有关。

对比图4-4、图4-5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建库与否,戈壁站月流量过程峰值出现时间均与上游来水保持高度一致,而且与上游来水过程相比,戈壁水文站流量过程均保持平稳,如表4-2所示。这表明尽管天然水文流量过程受阻,建库前后上游来流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上游来水条件变化并没有改变戈壁站由于特殊水文地质条件形成的独特的生态水文过程,戈壁站的月平均流量、标准偏差、月最大流量/月最小流量几乎没有变化,表明戈壁站水文过程受上游干扰很小,多年来不论上游来流过程如何变化,其独特的水文过程格局依然保持。

水库放水与戈壁站、连通河2007年月流量对照表流量32.0022.0012.002.00123戈壁站456水库放水789连通河101112月份

图4-4 2007年实测水库放水与戈壁站、连通河月流量过程

1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600500流量(m3/s)德令哈戈壁4003002001000123456月份789101112

图4-5 天然条件下戈壁站与德令哈站流量过程对比 表4-2 不同情景下上游来水对戈壁站流量的影响比较

情景 站名 月平均流量(m/s) 天然条件 德令哈站 戈壁站 黑石山建库水库放水过程 299.4 176.9 395.3 185.2 32% 4.6% 3标准偏差 105 33 269.1 35.9 164.1 2.9 多年月平均最大流量/多年月平均最小流量 2.6 1.9 7.2 1.8 4.6 -0.1 后(2007年) 戈壁站 黑石山建成前后对比 上游来水变化 戈壁站变化 3)主要结论

对以上黑石山水库建成后水库放水与下游戈壁站流量过程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除峰值前后一个月与上游流量过程密切相关外,戈壁站其他月份流量过程均保持平稳,与建库前月际变化过程曲线大致相当,这表明戈壁站附近受地下水调蓄作用的影响,下游湖泊水文情势变化不大。无论是天然条件还是黑石山水库建成后,除个别月份外,戈壁站流量丰枯变化明显小于德令哈水文站的丰枯变化。并且个别月份枯水年流量大于丰水年,这表明戈壁站流量过程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小,除峰值月份紧密相联外,其他月份关联较小。戈壁站的水文过程依然表现出年际、年内变化均比较小的特点。通过黑石山水库建库前后戈壁站水文过程对比可以看出,蓄集峡水库建库后的放水径流

19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过程至戈壁站并经过其地下水调节作用后,水文径流过程月际变化不大,年内仍保持平稳趋势。

(2)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对湖泊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主要通过类比黑石山水库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并结合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特点确定。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泽林沟水文站以上约6km处,控制流域面积4970km2。设计总库容1.656亿m3,防洪库容0.01亿m3,兴利库容1.4亿m3,死库容0.046亿m3。蓄集峡水库建成后,主要接纳上游山区融雪洪水(4~5月份)、降雨洪水(6~9月)。每年4月融雪洪水形成春汛,6~9月份降水期形成夏汛。

蓄集峡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其任务主要是防洪和兴利,因此,其建成后将会对流域内下游的天然径流过程产生影响。以规划水平年巴音河干流蓄集峡建成前、后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变化说明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由于资料限制,这里巴音河干流是指流域水资源总量在满足生产后的地表水下泄量,不包括开采后的地下水下泄量、巴勒更河和白水河满足生产后的下泄水量。

(1)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水文情势的变化 1)年际变化

以现状与规划水平年(2015年)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变化说明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图4-6显示了不同来水条件下,现状和规划水平年(2015年)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的变化。

20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60000550002006年2015年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万m3)5000045000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195619611966197119761981年份19861991199620012006

图4-6 2006年与2015年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变化对比

可以看出,现状和2015年黑石山断面处下泄水量的变化在于:丰水年下泄水量有所减少,枯水年下泄水量有所增加,平水年下泄水量有的年份增加,有的年份减少。这表明,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对流域内水文过程进行了年际调节,丰水年将多余的洪水拦蓄起来,补给枯水年。从图4-7可以看出,除特大洪水发生年份外,蓄集峡水库建成后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年际变化比建成前变化平稳。

2)年内变化

黑石山水库为年调节水库,蓄集峡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因此,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开展两座水库的联合调度,依靠蓄集峡水库在上游进行年际调节,利用黑石山水库进行月际调节,使得黑石山断面月际的下泄水量更好地满足下游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需求。从对蓄集峡水库建成前后黑石山断面下泄水量进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频率水文年型条件下,蓄集峡水库建成后的月际过程稍比建库前平稳,但幅度较小,明显不同的是,在丰水年,建库后下泄水量明显比建库前小,而在枯水年,建库后下泄水量明显比建库前大。

在规划水平年,黑石山断面处地表水下泄量蓄集峡水库建成后比建成前

2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枯水年有所增加,丰水年有所减少,蓄集峡水库对年际径流过程际进行了调洪补枯,使不同来水条件下的黑石山水库断面以下水文过程年际变化过程变得平稳。

(2)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对湖泊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

通过对黑石山水库建成前后湖泊水文情势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黑石山水库建成后改变了流域年内月际水文过程,但由于戈壁站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其受上游来水过程影响较小,除峰值与上游来水峰值相关外,在其他月份水文过程平稳,表现出与上游来水过程相关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戈壁站由于地下水强大的调节作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水文过程。表4-3显示了天然条件下和黑石山水库建成后上游流量过程与戈壁站流量过程比较。

表4-3 黑石山水库建库前后上游来水条件与戈壁站流量过程对比

德令哈 1958 1961 水库放水 戈壁站 2007 1958 1961 2007 1月 8.25 7.12 5.82 4.32 4.21 5.64 2月 8.05 7.04 5.91 5.77 4.24 5.69 14 36 -16 34 3月 7.99 7.07 6.65 6.04 5.91 5.73 13 2 -6 -3 4月 8.55 7.32 5.69 5.46 5.82 5.77 17 -6 -22 -1 5月 8.86 7.45 8.87 5.58 5.93 5.85 19 -6 19 -1 6月 18.94 8.14 14.86 7.71 5.93 5.62 133 30 83 -5 7月 12.41 7.56 30.69 5.3 5.35 8.29 64 -1 306 55 8月 35.97 13.67 17.01 13.9 6.06 4.87 163 129 24 -20 9月 10月 13.510.87 6 8.46 7.61 27.97 5.4 13.84 6.3 1112月 月 9.89 9.68 6.58 6.27 14.05 6 4.25 5.27 5.21 5.06 8.76 5.65 60 4 231 68 43 25 82 12 5.43 4.52 5.59 5.6 50 10 114 3 54 17 -32 24 丰、枯水年德令哈变化(%) 16 丰、枯水年戈壁变化(%) 2007年水库放水与1961年德令哈变化(%) 戈壁站2007年与1961年变化(%) 3 -18 34

从表4-3可以看出:无论是天然条件还是黑石山水库建成后,除个别月份外,其他月份戈壁站流量丰枯变化明显小于德令哈水文站的丰枯变化。并且个别月份枯水年流量大于丰水年,这表明戈壁站流量过程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小,除峰值月份紧密相联外,其他月份关联较小。戈壁站的水文过程依然表现出年际、年内变化均比较小的特点。通过黑石山水库建库前后戈壁站水文过程对比可以看出,蓄集峡水库建库后的放水径流过程至戈壁站并经过其地下水调节作用后,水文径流过程月际变化不大,年内仍保持平稳趋势。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在提高流域内经济用水和自然保护区湖泊、湿地、沼泽和尕海生态用水保证率的同时,不会对其年内入湖补给水量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对

2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流域自然保护区及尕海的生态影响很小。

除蓄集峡电站外,巴音河干流还规划有4座电站,分别是拜勒奇尔、塔日克特、克里克特和哑合水电站,其位置如图4-7所示。其中,拜勒奇尔电站为坝后式开发不完全年调节电站,河床高程3480m,电站尾水位3476m,正常蓄水位初定为3520m。其余3级电站均为引水式无调节电站,其中塔日克特和克里克特的引水渠首直接与上一级电站的尾水相连,通过动力渠引水至发电机组。最后一级哑合电站采用筑坝引水,最大坝高5m,坝长420m,尾水入河道。

图4-7 梯级水电站位置图

这4个梯级电站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预测如下。

拜勒奇尔电站的库容在现阶段还没有确定,但已知其坝高为50m,通过与蓄集峡电站坝高125m进行类比,在相近的河道比降和地形条件下,拜勒奇尔电站水库的库容大约为蓄集峡电站水库库容(1.65亿m3)的0.4左右,约6500万m3。因此,拜勒奇尔电站修建后将利用不完全年调节的能力,对上游的来水过程进行月际调节,使蓄集峡水库的入水过程均匀化,可作为蓄集峡水库的上调节水库,同时,黑石山水库作为蓄集峡水库的下调节水库,从而在巴音河上游形成“拜勒奇尔+蓄集峡+黑石山”三座水库联合调度的局面(在近期拜勒奇尔电站修建前,则是“蓄集峡+黑石山”两座水库联合调度),在联合调度运行的基础上,能够提巴音河流域的供水保证能力,并可根据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需要调节放水过程,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拜勒奇尔电站仅从自身的发电效益出发考虑水库的

2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运行方式,那么必将影响蓄集峡水库的入库过程,增加蓄集峡水库的调度难度,影响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供水的保证率,对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则朝不利的方向发展。

因此,建议在近期修建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时深入开展蓄集峡和黑石山两座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在远期则研究拜勒奇尔、蓄集峡和黑石山三座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更好地发挥上游水库的综合调节能力,服务于全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此外,蓄集峡和拜勒奇尔电站的管理机构应是公益性机构,以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水库的调度目标,严格执行水利主管部门制定的流域生产、生活和生态调水制度。

4.1.3 对流域内其它生态的影响

4.13.1 对城市生态的影响

以德令哈市绿化总面积、人均绿化面积、河湖水面总面积和人均水面面积为评价指标。在规划水平年这4项指标的变化见表4-13。

表4-13 现状和规划水平年德令哈市生态指标统计表

水平年 城市绿化总面积 2(万m) 26.80 60.03 113.39 河湖水面总面积 2(万m) 1.50 2.33 3.34 城市人口 (万人) 3.95 6.01 9.07 人均绿化面积 2(m/人) 6.78 10.0 12.5 人均水面面积 2(m/人) 0.38 0.39 0.37 2006年 2015年 2030年 从表4-13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和2030年,城市绿化总面积和人均绿化面积都比现状有大幅度的提高,人均绿化面积分别达到10.0m2和12.5m2,分别接近和超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暂行)》的要求,即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m2,说明德令哈市的绿化环境具有较大的改善。在城市河湖水面方面,水面总面积有所增加,但人口增长的幅度基本与之一致,所以人均水面面积保持在现状水平的0.38m2/人左右。由于德令哈市的自然气候因素中降雨少(多年平均164.6mm),而蒸发量大(多年平均1235.1mm),并且城市区域的温度相对较高,蒸发量更大,因此市区不适宜设置过多的水面,保持现状人均水面面积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总体而言,规划的实施对德令哈市的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有助

2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人群的健康状况,使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为改善城市软实力和发展旅游业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4.1.3.2 对农业生态的影响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为干预下的生态系统,由农业生物、农业环境和人为调控系统组成。随着规划方案的实施,巴音河流域的五大灌区(德令哈、尕海、泽林沟、戈壁、怀头他拉)将进行节水,严格按照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加强用水管理,科学调配水量。在不减少总灌溉面积的前提下,使农业用水从2006年的17377万m3降低到2015年的7894万m3和2030年的5563万m3。节水的开展和灌溉方式的改变必然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①减少了渠系的渗漏损失,降低了因渗水导致土壤浸润而带来的滑坡、塌方、水土流失等事件的发生概率;

②将灌区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水位以下,从而限制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发展;

③减少了灌区回归水的数量,有利于降低河道水质的面源污染并保持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④减少灌区次生灌丛的生长,避免它们与农作物在阳光、地肥等方面的争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⑤田边空地应注意经济作物或抗旱植物的栽种,防止因次生灌丛的减少而产生的风沙和土地退化;

⑥降低了大水漫灌时导致的土壤胶质膨胀和粘结力减弱的风险,提高土壤的空隙率、耕性和肥力条件。

因此,总体而言,节水对农业生态的影响是正面的,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作物生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2对水资源的影响

4.2.1 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的影响

方案一由于不改变现有工程格局,因此对水资源可利用量没有影响;方案二由于在巴音河潜流段至可鲁克湖入湖之间修建控制性工程,只是为了调

2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节流域内入湖水量过程,并不对流域内水资源可利用量产生影响;方案三拟按照 “低方案”速度发展经济,并开展节水规划、修建蓄集峡水利工程,将大大促进社会节水。另外,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会对流域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产生影响,可以调节年际丰、枯水年水资源量,增加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可利用量。经计算,蓄集峡水库建成后调蓄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2015年为1334万m3,2030年为1367万m3,缓解了流域内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的矛盾。但是,由于社会节水规划的施行和按照“低方案”速度发展经济,因此总用水量大大减少,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取决于总供水量,因此与现状相比,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下降趋势,具体变化如表4-14所示。可以看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从现状的48.2%降低到2015年的37%、2030年的34.6%,逐渐回到国际水利行业公认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范围以内。

表4-14 现状和规划水平年巴音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年份 2006 2015 2030 地表水供水量 21583 15649 13975 地下水供水量 2761 3033 3509 总供水量 24344 18682 17484 水资源总量 50495 50495 50495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48.2 37.0 34.6 4.2.2 对用水保证率的影响

方案一由于没有新建水资源的调蓄工程,因此对流域内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保证率影响很小,基本保持现状;当保证上游城镇、工业和农业用水达到设计保证率(95%、95%和75%)时,下游湿地的需水保证率只能达到47%;而当保证下游生态需水达到设计保证率(80%以上)时,上游城镇、工业和农业的需水保证率只能达到47%、47%和22%。因此,流域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矛盾无法协调。

方案二也没有新建水资源的调蓄工程,仅仅修建了从潜流段到可鲁可湖的控制性工程,将丰水期南部冲积平原上的无效蒸发水量变成可鲁可湖的入湖量,但这些入湖水量在不同的水文年内变化比较大,没有保证,对提高生态用水保证率的幅度很小。

方案三中推荐的蓄集峡水利工程建成后,通过对有工程条件下长系列水资源配置的结果可以看出,工程对提高流域内水资源用水保证率提供了条件。减小了无效蒸发损失并提升了可利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流域内工业

2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保证率,见表4-15。

表4-15 方案三实施前后供需分析、保证率对比(多年平均)

计算条件 水平年 上游国民经济平衡分析结果 3供需分析(万m) 供水保证率供水需水缺水(%) 城镇 工业 农业 量 量 量 17431 16723 708 95 95 75 18207 17288 919 95 95 75 17431 16723 708 95 95 75 现状 方案三实施后 2006年 2015年 2030年 续表4-15 方案三实施前后供需分析、保证率对比(多年平均)

计算条件 水平年 补水量 现状 方案三实施后 2006年 2015年 2030年 下游生态平衡分析结果 32湿地供需分析(万m) 托素湖面积(km) 需水缺水保证率多年平最小面最大面量 量 (%) 均 积 积 45 86 80 129.78 118.46 139.80 135.55 126.78 141.15 135.04 125.52 140.82 5787 6163 376 6163 6030 133 6163 5971 192 4.2.3 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方案一不新建调蓄工程,但由于采取了“以供定需”的经济发展方案,因此会对促进流域内用水结构调整、人群节水意识形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产生影响;方案二对流域内水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不显著;方案三中对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考虑了未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发展、工业节水、农业节水等,并通过情景分析的方式,分别对现状和未来工程修建后对流域内水资源用水量、GDP产值进行了预测,以“万元产值用水量”作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如表4-16所示。

表4-16 方案三实施前后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比

现状用水效率 工业 用水量(万m) 1930 GDP产值(万元) 38009 3用水效率(m/万508 元) 3用水量(万m) 5925 GDP产值(万元) 186549 3用水效率(m/万318 元) 3用水量(万m) 7757 GDP产值(万元) 394155 3农业 23436 7860 29817 13078 12193 10726 9479 17149 建筑业 129 25794 50 128 60821 21 168 167807 第三产业 347 75375 46 441 245115 18 662 509577 规划水2015平年用年 水效率 2030年 27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用水效率(m/万元) 3197 5527 10 13 从表中对现状和规划方案下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方案三实施后,综合万元产值用水量将由2006年的1758m3降低到2015年的388m3、2030年的166m,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使单方水的GDP产值较大地提高。因此规划实施后将有助于产业结构向更有利于水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节水力度将因水资源的紧张而大幅增加,使整个流域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双赢的方向发展。

3

4.3对水环境的影响

方案一开展节水、国民经济按照低速度发展,因此会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方案二对水环境的影响同方案一;方案三大力开展节水、国民经济按照低方案速度发展,完善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因此方案三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具体影响评价如下。

4.3.1污染物入河量的变化

规划水平年(2015、2030年)主要点源污染物入河量及面源污染物入河量变化如表4-17~4-18所示:

表4-17 主要污染物点源入河量变化

水平年 2006年(t/a) 2015年(t/a) 2015年变化率(%) 2030年(t/a) 2030年变化率(%) COD 546.8 +287 +52.5 +997.6 +182.4 氨氮 71.4 +84 +117.6 +317.2 +444.3 表4-18 面源污染物入河量变化

水平年 面源入河量 COD 2006年(t/a) 473.06 2 氨氮 23.0总氮 295.08 总磷 176.96 2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2015年(t/a) -0.07 6 2015年变化率(%) -0.01 0 2030年(t/a) 2030年变化率(%) +10.84 +2.3 7 +2.7 +11.+31.46 +10.7 +21.72 +12.3 +12.+10.1 +12.0 +2.7+29.77 +21.3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氨氮均增加,2015年、2030年增幅分别为152.5%、282.4%;217.6%、544.3%;面源污染产生量则变化幅度较小,增长比较缓慢,其中COD入河量还在2015年水平年出现了负增长,这表明未来水平年经济结构布局变化后对COD入河量影响不大。

4.3.3工业废污水陆域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根据《青海碱业二期90万吨/年纯碱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6.11),一期、二期碱业共用现有废液排放场。纯碱工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与弃渣混合为渣液,其处理方式为通过管道排入到专用的弃渣场,弃渣场为一封闭的区域,地质条件好,基岩裸露,其库容达8000万m3左右,渣液在此集中后,主要通过自然蒸发形成干渣。

根据废液排放方案,废液不外排,基本以蒸发消耗。在正常情况下,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场地渗漏部分水量对地下水体的影响。利用达西定律,以排放场隔水层泥岩的渗透系数计算废液最大下渗量约为1246m3/d。废液排放场地下水为碎屑岩雷裂隙孔隙水,含水层顶板埋深大于50m,场地表层第四纪地层厚度在3.5~20m之间,透水而不含水。下伏第三纪地层厚度较大,砂岩和泥岩护层,由于泥岩的隔水性强,废液排放时,深入地下的废液受泥岩的阻隔,滞留在松散层中,不会影响长地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即不会影响地下水环境。

另外,由于从地形上看,排放场为一独立的封闭盆地,盆地以北丘陵与巴音郭勒河谷相隔,不属同一地貌单元;从水文地质看,与巴音郭勒河不属同一水系,盆地内浅层地下水与北边的巴音郭勒河谷地下水无水力联系;从递层岩性看,由于第三纪地层阻隔,废水也不能向北进入巴音郭勒河谷,因此排放场对巴音郭勒河流域水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29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另外,由于排放占用土地带来的草地减少。排放场中间低洼地带无植被,面积约3km2;其他地带主要为盐爪爪荒漠植被,盖度在5%~20%之间,面积约13.4km2。青海碱业一期、二期工程废液的排放将减少草地面积约12.68km2。

随着废水的不断排放,排放场水面面积将逐步扩大,最终将在该地区产生一个面积为15.68km2的人工湖泊,这将对排放场周围小气候环境产生一定的改善,空气中的湿度会有所提高,有利于周围植被的生长。

4.3.4 中水回用对水环境的影响

德令哈污水处理厂最终污水排放执行一级标准B标准,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见表4-19:

表4-19 得令哈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项目 数值 BOD5(mg/l) COD(mg/l) ≤20 ≤60 SS(mg/l) TN(mg/l) TP(mg/l) PH值 ≤20 ≤20 ≤1 6~9 处理达标的污水近期夏季用于灌溉下游农田及绿化,水质要求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冬季排入下游人工湖内。因此,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灌溉农田和绿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4.3.5 梯级电站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

(1)电站下游河道形成减水或脱水河段

梯级电站建成运行后使河道水环境受到减水或脱水影响的区域如图4-8所示。

30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图4-8 梯级电站区间河道水环境受减水或脱水影响的区域

(2)取水口受到的影响

巴音河上现有取水口主要有下列2个。 城镇生活及工业水源(浅层地下水)

德令哈市水源地位于黑石山水库上游,距德令哈市7.0km,工程建成于1986年,目前共有开采井10眼,最大供水能力为6.5×104m3/日,相应流量为0.75 m3/s,2006年取水量为902万m3。

青海碱业一期自备水源(浅层地下水)

青海碱业一期自备水源地位于黑石山水库上游,距德令哈市8.5km,在德令哈市水源地上游1.5km处,工程建成于2004年,共有开采井12眼,最大供水能力为4.8×104m3/日,相应流量为0.56 m3/s,2006年取水量为1752×104m3。

两个取水口主要受到梯级电站中哑合电站的影响。规划哑合电站位于德令哈水文站下游100m处,与黑石山水库大坝的距离为6.7km,哑合电站的引水渠首距离德令哈水文站5.7km。取水口与哑合电站的位置关系如图4-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取水口和青海碱业公司的取水口分别位于哑合电站的上、下游,因此,电站建成后采用动力渠引水发电,一方面会造成下游河段的减水或脱水,另一方面阻碍了地下水补给,降低了地下水位,会对青海碱业公司取水口造成直接影响,而发电尾水入河后对城市取水口不产生影响。

3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图4-9 取水口与哑合电站的位置关系

(3)对水温的影响及低温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拜勒奇尔电站对水温、水环境的影响

由于拜勒奇尔为坝后式电站,水库的库容约6500万m3,因此上游地表径流入库后,水温会进行混合和分层,导致发电尾水比原地表径流的水温降低,降低的幅度变化差异很大,需要更详细的资料才能得出,因此这里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但由于拜勒奇尔电站与下游蓄集峡电站之间的20km河道中没有珍稀的动植物生存,动植物也适应了高原低温的水环境,因此水温的降低对水环境构成的负面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2)蓄集峡水利枢纽对水温、水环境的影响

蓄集峡水利枢纽利用落差192m,水库总库容为1.65亿m3,水库运行方式为多年调节。坝址处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2.6亿m3。用国内目前常用的计算方法和系数法来判定水库建成后的水温结构。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 水库总库容 =一次洪量 / 水库总库容 当<10时,水库水温为分层型

当10<<20时,水库水温为不稳定分层型 当>20时,水库水温为混合型

对于分层型水库,如果遇到>1的洪水,将出现临时混合现象;如果遇到<0.5的洪水,那么洪水对水库水温的分布结构没有影响。

根据历史资料,巴音河流域的洪水过程缓涨缓落,多为单峰,历时三天

3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左右,由此分析泽林构水文站和德令哈水文站的最大三日洪量,并类比到蓄集峡坝址处,得到如表4-20所示的洪水频率关系。

表4-20 巴音河泽林沟水文站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

项目 单位 各种频率设计值 0.02% W72h 亿m 30.05% 0.755 0.10% 0.704 1% 2% 5% 10% 20% 0.281 0.822 0.531 0.477 0.403 0.344 以千年一遇洪水的最大三日洪量计算,得到蓄集峡水库的=1.6,=0.43,因此水库的水温结构属分层型,且洪水一般对水温的分布结构没有影响。水库纵向的水温分布与气温、流量、水位、河道糙率、风向、风速、水库运行方式等因素有关,并且逐月水面温度与电站发电尾水的温度差不一样。一般而言,水面50m以下的水温比较稳定。

由于蓄集峡水库下游的河道中基本没有珍贵的动物生存,并且有限的水生动物和河边植物常年在高原低温的环境中生存,已经适应了低温的水环境,因此,由水库运行导致的水温变化对河道周围动植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小。

另外,低温水进入河道后渗入地下水库,通过河道与大气温度的调节和库容为7000~9000万m3的地下水库的融合,水温降低的幅度减小了,对德令哈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在水温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很小。另一方面,水温的降低对一些工业企业的冷却用水是有利的。

对灌溉而言,用低温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大。据有关资料表明,低温水会使农作物的成熟期推迟5天左右。德令哈日照时间长(泽林沟全年日照时数为3190.8小时)且主要农作物小麦、青稞、油料、豆类等都为一年一季,因此,水库形成的低温水对农业收成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

对下游渔业用水而言,只有可鲁克湖为渔业用水区,但由于距离较远,经过多次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融合,水温不再降低了,因此蓄集峡水库低温水排放对渔业用水影响较小。

(4)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及其下游河段,地下水具有特定的地质结构。丘陵区地下水按其赋存条件和运移空间,主要是川谷和沟谷内砂砾石潜水和碎屑岩层裂隙水;山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其赋存和运移在河床、河漫滩与两岸Ⅰ级阶地下部的砂砾石层中进行。其中,泽林沟盆地

3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地下水埋深约1m~70m,流向:东→西;德令哈盆地地下水埋深约10m~50m,流向:北→南。渗透系数介于37.09~175.6m/d之间,水量较为丰富,受地表及大气降水补给,以侧向迳流或泉水形式向河流和低洼处排泄。

蓄集峡水库蓄水后,受库区地表水位抬高、渗透影响,有可能引起地下水壅高,但不会产生沼泽、盐渍化现象。另外,由于枢纽坝址下游地形、地貌特点,特别是在黑石山水库以上河段,巴音河被布赫特山西段与宗务隆山夹峙,决定巴音河干流两岸地下水位以埋深大、坡降陡、侧渗微弱为基本特征。由于该水库调节性能为多年性调节,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完工后,水库将充分发挥其调蓄功能,下游河道地下水位不会有大的下降。在干流河谷为地下水径流最终汇集地带的特定前提下,水库修建不会改变地下水向河水补给关系的原有格局,对下游河段地下水位没有明显的影响。总体看来,地下水环境状况不会因大坝的兴建而产生大的改变。建议在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前,对坝址处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专题研究。

(5)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补偿梯级电站建成后造成的河道脱水和取水口水量不足的影响,河道日常流量应满足最小生态流量和取水口正常取水的要求。为此,拜勒奇尔电站应下泄最小生态流量0.73m3/s,蓄集峡水库除了下泄0.95m3/s的生态流量外,还应根据泽林沟灌区农作物的灌溉制度下泄相应流量满足农作物灌溉需求,哑合电站下泄生态流量为1.1 m3/s,能够同时满足下游河道生态需水和青海碱业公司取水的需求。上述3座梯级电站的生态流量必须在电站的设计和运行中采取相应措施和管理制度得到保证。塔日克特和克里克特电站的渠首不再下泄生态流量。另外,加强电站管理区的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和含油污水的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电站运行期对水环境的污染。

4.3.4 总体评价

通过以上对规划产生的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分析可以看出,规划实施后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为正效应,并且采取一定的水环境保护措施能够实现预期的水环境保护目标。

4.4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零方案、方案一由于不新建工程,因此,对土地资源基本没有影响;方案二在德令哈市南部冲击平原上修建从潜流段只可鲁克湖的控制性工程,因此对土地资源有影响,但程度较小;方案三由于水资源拦蓄工程、水电开发规划、防洪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实施将改变现有土地资源格局,具体评价分析如下。

4.4.1蓄集峡水利枢纽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蓄集峡水库作为巴音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要内容,其建成后将会改变上游局部土地利用方式,淹没现有部分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增加一定的水面面积。

蓄集峡水库淹没及占地指标:经调查估算,其面板堆石坝占地总面积167万m2,主体工程永久占地面积15.8万m2,施工占地151.3万m2(包括生产及生活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占地、堆弃渣场占地、砂砾石料场占地、石料厂占地等)。但由于蓄集峡水库的位置位于流域上游出山口处,此处人口稀少,主要为未利用土地,同时,水库建成后将会形成约303万m2的水面,因此,该工程修建后会对局部土地利用产生影响,但总体上讲,影响范围较小。

水库总淹没土地441万m,其中牧草地348万m,荒山荒坡62.8万m,水域面积(即河道面积)30.1万m2。淹没影响道路9.5km,全部为牧道;淹没桥梁一座,长40m,宽4m。

另外,遵循国家有关土地管理法规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政策,将德令哈灌区2万亩低产农田退耕为林地,即耕地减少1334万m2,林地增加1334万m2。

2

2

2

4.4.2 防洪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根据流域防洪安全的需要,堤防及防洪渠工程量及占地情况如表4-21所示。可以看出,工程占地除河滩地外,还需要占用耕地共约2.03万m2。近期,完成德令哈城市及工业水源地、白水河入巴音河河口段的防洪堤建设,实施白水河灌区和德令哈灌区的山洪防治工程。

表4-21 堤防及防洪渠工程量统计表

项目 主要工程量(万m) 3工程占地备注 3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开挖 泽林沟水文站--黑石山水库段 德令哈灌区段 白水河河口段 白水河灌区段 8.87 0.39 1.33 2.67 0.12 0.40 7.51 0.33 1.12 15.84 26.01 8.4 0.4 1.12 7.2 18.5 河滩地8万m、耕地0.42万m 占地全为河滩地 河滩地1.1万 m、耕地0.05万m 河滩地6.8万m、耕地0.36万m 河滩地15.9万m、耕地1.2万m 22222222回填 0.43 75浆砌石 1.21 #(万m) 1.4 占地全为河滩地 21.42 德令哈灌区排洪渠 18.72 5.60 合计 30.73 9.22 近期,完成德令哈城市及工业水源地、白水河入巴音河河口段的防洪堤建设,实施白水河灌区和德令哈灌区的山洪防治工程。

4.4.3梯级电站开发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除蓄集峡电站以外的4座梯级电站中,拜勒奇尔为坝后式开发不完全年调节电站,坝高50m,总库容约6500万m3。由于规划阶段的地形数据还不确切,因此根据地形条件和河床比降的相似,类比蓄集峡水库坝高(125m)和水库的水面面积(303万m2)、水库的淹没面积(牧草地348.0万 m2,荒山荒坡62.8万m2,水域面积30.1万m2)以及坝体主体工程永久占地面积(15.8万m2),计算得出拜勒奇尔电站的回水长度约5.4km,形成水面面积约135.2万m2,淹没土地中包括牧草地约155.4万m2,荒山荒坡约28.0万m2,水域面积约13.5万m2,坝体主体工程永久占地面积约7.1万m2。

塔日克特和克里克特的渠首直接与上一级电站的尾水相连,通过动力渠引水至发电机组。进水口都沿河右岸一、二级阶地布置,采用砼衬砌梯形渠,动力渠全长分别为11km和12km。另外还包括沿渠跨沟渡槽3处、排洪涵及交通桥共14座。动力渠占地主要为牧草地,渠宽及管理用道路和隔离带共计10m宽,因此,塔日克特和克里克特两级电站共占用牧草地约23万m2。

最后一级哑合电站为筑坝引水,最大坝高5m,坝长420m,动力渠沿河右岸一、二级阶地布置,总长5.8km,主管管径2.0m,沿渠跨沟,排洪给交通等建筑物约25座。同理动力渠主要占用牧草地,宽度以10m计,因此哑合电站共占用牧草地约5.8万m2,筑坝占用水域面积约0.9万m2,形成水面面积约6.7万m2。

3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4.4总体评价

通过对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可能涉及到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变化的规划分析可以看出,水资源规划和防洪规划中的蓄集峡水库的修建和各类防洪工程的建设都将会对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具体变化如表4-22所示:

表4-22 规划实施前后土地资源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一级分类 耕地 林地 草地 水域 城镇、工矿、居民用地 未利用土地 规划前各类土地面积(km) 规划后各类土地面2积(km) 238 190 6013 244 17 15814 224.65 223.33 6006.4 285.63 17 15777.21 2规划后各类土地面积2变化(km) -13.35 +13.33 -6.6 +41.63 0 -36.79 从上述规划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规划实施后各类土地利用除城镇、工矿、居民地几乎没有变化外,其他土地利用存在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只有水域面积呈明显增加,其他如耕地、林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都有些许减少。这说明规划实施后对流域水域形态的影响巨大,对其他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较少。而且造成水域面积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蓄集峡水库和拜勒奇尔水库的建设。整体上讲,规划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正效应,实现了土地资源保护目标。

4.5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零方案在保持现有水利工程规模不变、不开展节水、各行业用水方式不变、国民经济按照低速度发展,这样会降低现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国民经济发展规模;方案一和方案二由于不对现有水资源利用格局进行调控,并且使国民经济按照低方案发展,因此仍然会限制现有国民经济发展规模;方案三尽管仍采用国民经济低方案发展速度,但由于大力开展了各项规划,使国民经济发展按照以资源量定发展规模的模式进行,因此,从长远角度讲,规划实施后将会促进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下详细叙述。

37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5.1规划对经济社会的宏观影响

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实施,将使流域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安全、水生态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有效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园区的顺利实施,保障巴音河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规划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对流域内水资源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相关规划,综合考虑流域内工业发展速度、农业发展规模、节水效率、人口发展预测等因素,因此,制定出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效率的提高、农业灌溉方式的变革、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由于规划非常重视生态用水需求,因此,规划的实施将有助于居民生活环境的提高,可以减少居民由于环境恶化而投入的必要成本,有助于居民健康。同时,还会促进居民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形成全社会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并有助于新时期水文化的形成。

3)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影响

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环境用水和经济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将有助于流域防洪安全标准的提高,有利于实现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平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进水资源使用方式,减少废水排放量,减轻对区域环境的污染,为区域经济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提供导向。最终通过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将会对流域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深远的影响。

4)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实施后将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文化-人文发展的有机协调与统一,带动流域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节水氛围,对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并带动流域内良好社会风气和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5.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4.5.2.1防洪标准

规划实施后,将使流域内巴音河、白水河防洪标准在2015年达到30年一遇,2030年达到50年一遇;巴勒更河防洪标准在2015年、2030年都达到20年一遇;德令哈灌区和白水河灌区防洪标准在2015年、2030年都达到20年一遇,如表4-23所示。

表4-23 规划水平年流域的防洪标准

名称 巴音河 白水河 巴勒更河 德令哈灌区 白水河灌区 防洪标准(近期2015年) 三十年一遇 三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防洪标准(远期2030年) 五十年一遇 五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二十年一遇 4.5.2.2装机容量与年发电量

近期,蓄集峡水库建成后,在满足供水需要的前提下,结合供水并利用汛期部分弃水进行发电,充分利用河段的水能资源,水电装机容量30MW,多年平均发电量9783万kW·h。

远期,依次开发塔日克特、克里克特、哑合和拜勒奇尔水电站,新增装机容量22.5MW,多年平均发电量12578万kW·h。

根据流域的水电开发规划,2006年德令哈市现有水电和火电的年发电总量为6087万kW·h,预测2015年德令哈市的总用电量需求为14763万kW·h,2030年达到46831万kW·h,见表4-24。因此,在2015年新建蓄集峡水电站后,年总发电能力达到15870万kW·h,本地电网提供的电力保证率由现状的41.2%提高到107.5%,在用电总量方面能够满足德令哈市的需求;到2030年,新建塔日克特、克里克特、哑合和拜勒奇尔水电站后,年总发电能力达到28448万kW·h,本地电网提供的电力保证率由现状的13.0%提高到60.7%,虽然用电总量只能部分满足德令哈市的需求,但提高了本地供电的比例。另外,由于这5个梯级电站的发电量受天然来水、工农业供水和生态调水过程的影响,发电量不稳定,还需要外部大网的支持和联合调度。

39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表4-24 德令哈市的电力供需对比

水平年 现有发电能力 新建水电站 (万kW·h/a) 蓄集峡 新增发电能力 总发电能力 电量需求预测 (万kW·h/a) (万kW·h/a) (万kW·h/a) 9783 15870 28448 14763 46831 2015年 6087 2030年 6087 塔日克特、克 里克特、哑合 12578 和拜勒奇尔 4.5.3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5.3.1促进流域GDP增长

2006年流域GDP为14.7亿元,人均GDP为2.34万元;2015年流域GDP将达到50.47亿元,人均GDP 6.18万元(大大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约2.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2.4:49:48.6;2006年~2015年,GDP年均增长率14.69%,其中二产增速为16.25%。2030年GDP达到108.87亿元,人均GDP为9.85万元(大大超过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人均GDP约4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为1.6:51.6:46.8;2016年~2030年,GDP年均增长率5.26%,其中二产增速为9.55%。因此,德令哈市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快速的,应当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4.5.3.2规划产生的货币效益

防洪规划中防洪标准提高后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水电开发规划中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水资源可利用量,支撑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通过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生态调度,将促进下游尾闾自然保护区湖泊的生态恢复,提高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带动直接生态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的产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通过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将会大大提高流域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以下将分别对各方面效益进行估算。

(1)防洪效益

蓄集峡水库的防洪经济效益是指有蓄集峡水库情况下,与无蓄集峡水库相比减免的德令哈市洪灾经济损失,采用频率法计算。分析不同频率洪水一

40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次决口的洪水淹没范围、成灾状况、受灾区各类财产损失总量和洪灾损失率等指标,计算不同频率洪水一次决口的洪灾经济损失。

巴音河防洪标准的提高主要是对河道堤防加固、河道加宽及上游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调蓄等措施的联合作用。目前正在实施的巴音河(德令哈市区段)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后,流域防洪标准将达到20年一遇。将来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流域整体防洪标准将达到2015年的30年一遇、2030年的50年一遇。

限于资料条件,以掌握2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效益作为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3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防洪效益。根据相关资料,20年一遇的洪水将使约4000人、耕地393万m2、草场2993万m2受到洪水影响,淹没区内固定资产总值约7000万元(2000年水平),淹没德令哈市的自来水厂、巴音河二级电站、抽水站、公路等设施,初步估算其潜在洪灾经济损失约3419万元。计算有无蓄集峡水库不同频率洪水决堤后的洪灾经济损失值见表4-25。

表4-25 蓄集峡水库多年平均防洪效益计算表 单位:万元

洪水频率 洪灾损失(万元) 无工程 5% 4% 2% 合计 0 1961 3419 94 有工程 0 0 0 有无工程洪灾损失差值 0 1961 3419 两级洪水平均减少损失 980 3077 两级洪水频率差 4.3% 1.7% 多年平均防洪效益 42 52 采用频率法计算2000年水平多年平均防洪效益为94万元。综合分析防洪保护区财产结构及经济发展等因素,拟定洪水淹没区洪灾损失增长率为3%。分析2015年工程生效时防洪经济效益为146万元,2030年工程运行期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28万元。

(2)水电开发效益

蓄集峡水利枢纽结合灌溉供水过程进行水力发电可获得一定的水力发电经济效益。其他4级梯级电站由于建设条件等因素,暂不考虑发电效益。

Ⅰ、计算方法

水力发电经济效益计算采用影子电价法。该法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影子电价,且其应由主管部门根据长远电力发展规划统一进行预测,并定期公布,但目前缺乏该参数。在资料缺乏的情况下,本次按成本分解法,计算其最优

4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等效替代方案(基荷火电)在计算期内电量平均边际成本,作为蓄集峡水电站的影子电价。

Ⅱ、增加电能指标

蓄集峡水电站装机容量30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9783万kW·h。 Ⅲ、计算参数

替代火电站投资4600元/kW,火电站工期3年,各年投资比例分别为30%、40%、30%。标准煤价格240元/t,标准煤耗330g/kW·h。固定运行费率4.5%。结合青海电网实际,基荷火电站年发电利用小时数拟定为5500h。

Ⅳ、水力发电经济效益

基于上述方法与参数,计算其平均边际成本为0.25元/kW·h作为其影子电价,考虑0.5%的厂用电率,则年水力发电经济效益为2434万元。

(3)总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规划所产生的防洪和发电总经济效益2015年为2580万元,2030年达到2662万元。

4.5.3.3规划对单方水GDP产值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单方水创造的GDP产值有所提升,如表4-26所示。一产单方水GDP产值从现状2006年的0.3元/m3提高到2015年的0.6元/m3和2030年的0.9元/m3;工业单方水GDP产值从现状2006年的20元/ m3提高到2015年的31元/m3和2030年的51元/m3;建筑业单方水GDP产值从现状2006年的200元/m3提高到2015年的475元/m3和2030年的999元/m3;三产单方水GDP产值从现状2006年的217元/m3提高到2015年的556元/m3和2030年的777元/m3。

表4-26 规划水平年单方水GDP产值与现状对比

年份 2006 指标 GDP(万元) 3水(万m) 3单方水GDP(元/m) GDP(万元) 3水(万m) 3单方水GDP(元/m) GDP(万元) 3水(万m) 3单方水GDP(元/m) 一产 7860 26110 0.3 12193 20018 0.6 17149 18728 0.9 工业 38009 1930 20 186549 5925 31 394155 7757 51 建筑业 25794 129 200 60821 128 475 167807 168 999 三产 75375 347 217 245115 441 556 509577 662 770 2015 2030 4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4.5.3.4规划对灌溉面积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耕地面积减少2万亩,林地面积相应增加2万亩,总灌溉面积维持现状的18.88万亩不变,如表4-27所示。

表4-27 规划实施后灌溉面积变化

灌溉面积(万亩) 年份 小计 2006年 2015年 2030年 18.88 18.88 18.88 农田 12.25 10.3 10.25 林地 3.63 5.63 5.63 草场 3.00 3.00 3.00 4.5.3.5规划对供水水量及保证率的影响

规划实施后,城镇供水量由现状的831万m3提高到2015年的961万m3、2030年的1580万m3;工业供水量由现状的1907万m3提高到2015年的5266万 m3、2030年的7666万m3;农业供水量由于节水措施的实施,由现状的21584万m3减少到2015年的11292万m3、2030年的8677万m3。

城镇、工业、农业用水保证率分别达到95%、95%。75%,生态用水保证率由目前的47%提高到2015年的86%、2030年的80%。如表4-28所示。

表4-28 规划实施后供水水量及相应保证率变化

各年份供水量及保证率 200620062015201520302030供水量(万m) 供水保证率(%) 3供水量(万m) 供水保证率(%) 3供水量(万m) 供水保证率(%) 3城镇 831 95 961 95 1580 95 工业 1907 95 5266 95 7666 95 农业 21584 75 11292 75 8677 75 生态 30881 2托素湖面积131.72km 47 31941 2托素湖面积135.55 km 86 31744 2托素湖面积134.94 km 80 4.6.4规划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1)城市人均绿化面积

规划实施后,人均绿化面积从现状的6.78 m2/人增加到2015年的10m2/人,增幅47.5%;2030年的12.5 m2/人,增幅84.3%。

(2)城市人均水面面积

规划实施后,人均水面面积从现状的0.38m2/人增加到2015年的0.39m2/

4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人,增幅2.6%;2030年的0.37m2/人,增幅-2.6%。

4.6.5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由于生态用水保证率的提高,增加了可鲁克湖-托素湖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由此产生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

(1)调蓄洪水

利用替代法计算。修建一座水库需要的投资可以作为托素湖调蓄洪水的效益。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王浩等,水生态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替代工程法计算湖泊调蓄洪水的价值,取水库蓄水成本为0.67元/t(1990年不变价),则托素湖调蓄洪水的生态价值约为3.28亿元。

(2)涵养水源

1)湖泊

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具有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更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植被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旱季为河流提供径流。湖泊湿地在水文调节、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预防与减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王浩等《水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2004)中青藏高原地区湖泊的价值计算,得到湖泊需水的单方水价值为0.13元/m3,则托素湖、可鲁克湖涵养水源的价值约为2.48亿元。

2)沼泽

根据王浩等《水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2004)采用替代工程法对内陆河调蓄水资源的价值为0.12元/m2,根据这一结果估算自然保护区内沼泽涵养水源的价值约为0.37亿元。

(3)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体生态系统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生境,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迁徙和越冬的区域。一些水体是珍稀濒危水禽的中转停歇站,还有一些水体养育

4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了许多珍稀的两栖类动物和特种鱼类。

根据Costanza等人(1997年)的研究成果,沼泽或洪泛平原提供栖息地或避难所这一服务功能的年生态效益为439美元/hm2,折合人民币3633.6元/hm2(以当年100美元兑换人民币827.7元计)(王浩等《水环境价值和保护对策》(2004)),则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约为1.24亿元。

综上所述,维持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需水能够创造的生态环境效益为7.0亿元。

4.6.6 总体评价

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影响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规划实施后,可获得较大的生态环境供水、农田灌溉、防洪和水力发电经济效益,而且在多项效益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大,供水效益次之,防洪效益相对最小。

2)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建设项目,有些效益,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地区经济发展的效益等很难用货币表示,使得项目中用货币表示的效益比它实际发挥的效益要小。

因此,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实现了流域内水安全的提高、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促进节水和资源循环,平衡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提升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从总体上讲,规划对社会环境保护的影响评价是积极的正效应,实现了最初既定的环境保护目标。

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5.1 规划方案调整建议

水电开发规划中布置了五座水电站,其中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已经大量论证,且结论是肯定的。其他四座电站对环境的影响负面偏多,如使河道形成了减水或脱水河段,影响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换关系,使局部水温、水文情势、水体纳污能力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本次

4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环境影响评价建议将四座梯级电站开发建设放在远期,近期先不予考虑,这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出的建议一致。

5.2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5.2.1水资源保护

5.2.1.1大力推行行业节水

目前,农业是流域内的用水大户。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用水也在快速增长。因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解决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紧张矛盾的有效途径。对农业用水可以通过调整作物的种植结构、优化灌溉制度及减少灌溉渠系损失来减少农业用水;对工业用水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调整工业项目结构,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形成减量化、资源化、污染最小化的循环经济目标。

5.2.1.2 产业结构调整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灌溉面积在未来2015年、2030年没有变化。因此,尽管未来在大力发展节水条件下会降低农业用水量,但灌溉面积没有减少仍然会使流域用水出现紧张的局面,因此,对农业产业结构而言,还要在大力发展节水的情况下,大幅度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低耗水农业,争取形成单方水产值较大的农业产业结构格局。就目前巴音河流域内农业产业结构看,仍然有进一步缩减农业用水的空间,需要结合政策导向、经济扶持等手段实现。

(2)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指标的预测可以看出,工业规模增长比例最高,从目前的38009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423717万元、2030年的1155992万元。工业是流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也要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从若干工业增加项目中尽量优先安排污染小、低耗水的项目,对于必须的工业项目,则要安排其做好水循环利用工作,保证其高效用水、低污染排放。

4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3)制定政策法规

对用水量大、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制定环境立法或相关政策法规,在深入借鉴有关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中积极总结水资源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比较成熟的政策体系。

(4)建全管理机构

成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单位,建立管理机制,落实管理人员及职责,负责水资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开展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河道整治、清淤、水土流失治理、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方面工作。针对违规、违法事件成立水资源保护区综合执法局,集水政、渔政、环保、水保、林业、国土等职能为一体,采取政府授权,相关部门委托管理等方式,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农村面污染源管理。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农田化肥及农药使用量;禁止农户随意堆放生活垃圾及人畜粪便:污染物应集中处理及堆放,以减少降雨冲刷而造成污染物流失;对牲畜养殖进行严格管理及控制。加大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应定期对水资源保护区的干部群众进行宣传,使保护水资源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5.2.2水环境保护

5.2.2.1水源地保护措施 (1)划分保护区

为了保证水源地水量、水质能满足保护目标要求,对水源地划分二级保护区,分别是:

一级保护区:位于个水源地开采井群周围,以开采井群最外围开采井再向外延伸0.2km,在此范围内严禁开荒、放牧、倾倒垃圾、乱砍滥伐、开辟旅游点等任何有污染的行为。一级保护区的作用是为保证积水有一定的滞后时间,防止一般病原通过下渗直接污染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目标为Ⅱ类。

二级保护区:位于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外,以开采井群最外围开采井在向外延伸2.0km,并包括河流对水源地的主要补给区。在二级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的厂矿企业,设置排污口,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防止水体污染。二级区的作用是为了保证积水有足够的滞后时间,防止病原以外的污染物,

47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以及为今后开采留有余地,保护地下水源水质目标为Ⅲ类。

(2)依法管理和保护水源

为保护水源地,尽快按划分的水源地保护区实施水源地隔离保护工程,建立相应的保护区管理办法。针对未来经济发展,对流域内其它新增的地表和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在建成前,按管理办法,依法进行管理和保护。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加强水源地周边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措施与制度建设,制止对水源地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

(3)建立水量水质监测网

根据水源地保护的要求,在水源地建立完善的水量、水质监测网,加大经费投入,对水源地水质进行动态监测,并建立水量、水质预警系统,确保各水源地正常工作和城市供水安全,并通过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水位、水质变化的研究,为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5.2.2.2污染治理措施 (1)工业污染控制

对于工业污染源,应以总量控制为依据,以达标排放为手段。按照国家环保政策,现状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中水回用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以企业投入为主,建设企业内部的污水处理设施,通过监督监测,促进企业废水处理,在2015年前使现有重点污染企业全部达标排放;新建设的企业,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竣工验收时就应达标排放,对排放的工业污水必须由厂内自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能允许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行统一、集中处理。

(2)城镇污水处理

现状2006年,德令哈市还没有污水处理厂。按照国家关于污水处理率的要求和规划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为保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相关要求,使规划年总量控制得以实现,根据《德令哈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二座,并实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分别处理的措施。其中一座主要处理市区生活及三产建筑业的废污水量,在

48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2015年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0万m3/d,2030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0万m3/d;另一座为德令哈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除青海碱业公司以外的其它工业企业的废污水,在2015年污水处理规模达到2.0万m3/d,2030污水处理规模达到3.5万m3/d。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排水体制采取雨污分流制。由于德令哈市干旱少雨,雨水排放结合行道树灌溉渠沿道路两边设置,雨水由路面排入灌溉渠后流入生活污水处理(规划厂址)南边人工湖。污水管网按巴音河的两岸铺设,河东片区污水由东北向西南汇集、河西片区污水由西北向东南汇集流入生活污水厂,工业区污水由东北向西南汇集流入工业污水处理厂。

(3)污水管网建设

目前德令哈市污水排放管网的建设不健全,造成排污分散,散排乱排现象严重,并且雨污不分,污水收集率低,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加大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率,统一设置排污口。规划德令哈市污水管线工程新建污水管线总厂70km,与已建污水管线相衔接,使德令哈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确保较高的污水收集率。

(4)污染物总量削减

即使工业企业全部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处理率满足规划要求,但由于工业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用水量的不断增加,污染物量仍然很大,为确保规划年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总量控制。在规划年,通过对工业废污水进行集中达标处理后,排入青海碱业公司的废液渣场,以达到削减入河的氨氮和COD量;通过对城市生活及三产建筑业的废污水进行集中达标处理后,在农业灌溉期间,引入到尕海农灌渠,进一步削减氨氮和COD的量,使排入水功能区的污染物量小于纳污能力,可实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5.2.2.3面源治理工程

(1)农村生活污水、固废、畜禽污染控制

规划区农村生活污水量小,一般以泼撒蒸发的形式消耗,由于巴音河流域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不适宜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

49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农村生活垃圾、农业生产废弃物以及畜禽粪便,一般含有机物较多,可采用堆肥办法处理。堆肥是利用微生物降解垃圾中的有机物,堆肥处理可使垃圾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一般来说,在堆肥过程中,当垃圾经过55℃以上高温发酵一段时间后,便可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同时,有机物经过生物氧化过程,可减容1/4~1/3。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填埋措施进行处理,以防止生活垃圾进入河道及库区水体。

(2)化肥农药污染控制

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主要采取截流、导流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对规划区坡耕地进行改造,并严格控制农药化肥使用量。

化肥、农药主要施用于农田及人工草地,径流是田间污染物迁移的载体,控制径流的形成和迁移,可以有效的控制氮、磷及农药的污染。农田管理中,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因化肥农药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解决农村配肥站、畜禽粪便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农家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5.2.2.4其他水环境保护措施 (1)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用水方式

引进先进生产工艺、提高循环水利用程度,严格控制污水达标排放,鼓励新兴清洁型、低耗水高新技术企业,继续增大第三产业比重。农业发展主要是从传统粮食种植业向城郊高效节水、精细灌溉的蔬菜经济作物的转变,由城市节水协会向郊区农业提供技术改造资金,逐步实现输水管道化、灌溉喷微灌化、用水制度化,提高水资源、耕地的使用率,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足够的水量。

(2)水权置换

近年来工业得到快速增长,成为用水大户,并且根据德令哈市发挥着规划,未来工业仍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的弊端在于其对水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废污水排放量较大,可能使流域内资源型缺水变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局面,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局面。水权置换是将排污权同经济利益相结合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水权置换管理制度,实现流域内工

50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业废水达标排放、排污付费。

5.2.3生态保护

巴音河流域内的生态保护主要分为山区生态的保护和水系生态的保护。重点是流域下游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

5.2.3.1上游生态保护

开展流域生态区划,结合流域整体发挥规划及自然保护区相关规划,在保证下游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开展荒漠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高单位土地的生产力和植被的覆盖度。

5.2.3.2 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

积极开展流域水利工程生态调度与河道内外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最大限度补偿水利工程对流域环境的影响,并且发挥水资源的生态效益。

5.2.4水土保持

根据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特点及主体工程布局等,结合分区治理的规划原则,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工程永久占地防治区、临时设施占地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和砂砾石料场防治区。

工程永久占地区是水土保持结合主体工程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他分区水土保持措施如下:

(1)施工临时设施占地

施工临时设施占地防治区主要包括为工程施工服务的生产生活设施占地区和部分施工道路占地区。此区域施工完成后进行场地清理平整,然后复垦绿化。

(2)弃渣场

根据当地条件因地制宜采取浆砌石挡渣墙、防洪排水沟、坡面干砌石护坡和顶面覆土复垦等措施。

(3)砂砾石料场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情况,料场施工完成后,主要采取清理和平整措施以

51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恢复原有状况。

6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6.1 环境监测计划

6.1.1工程施工期水质监测计划

(1)监测站点

施工期水质监测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监测。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生产系统和料场的砂石料加工系统,生活污水则主要来源于各个生活区。因此,分别在以上三种污水集中排放点设置监测断面,监测断面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规划中具体工程的布置而定。

(2)监测内容

对混凝土生产系统和砂石料加工系统重点进行pH、SS等项目的监测,对生活废水集中排放点的监测断面进行重点监测,监测项目有pH、SS、DO、BOD5、CODCr、氨氮、石油类、总磷、粪大肠菌群等9个项目。

(3)监测频率

水质每年按丰水期和枯水期各采样分析化验一次,从开工当年起至工程完建之间进行。

6.1.2 工程运行期环境监测计划

6.1.2.1 生态监测

(1)监测断面

根据规划工程的特性和巴音河流域的环境特点,以及敏感保护目标,确定拜勒奇尔和蓄集峡水库、拜勒奇尔水库~黑石山水库之间的河道、下游湿地、可鲁可湖、托素湖和尕海作为生态监测区域。

(2)监测项目

拜勒奇尔和蓄集峡水库:下泄水温、植被、野生动物、水位; 拜勒奇尔水库~黑石山水库之间的河道:最小流量;

下游湿地:面积、气温、蒸发、降雨、水位、流速、流量、7种国家一

52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级重点保护动物(玉带海雕、白尾海雕、金雕、白肩雕、黑颈鹤、藏野驴、白唇鹿)和2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水面面积。 (3)监测频率

拜勒奇尔和蓄集峡水库:收集常规水位的监测资料;每年3~4月植被和野生动物调查一次;

拜勒奇尔水库~黑石山水库之间的河道:德令哈水文站和泽林沟水文站每月的最小流量;

下游湿地:恢复戈壁水文站的使用,其日常监测项目与1958~1963的监测项目一致,湿地面积和动物调查每年夏季、冬季各一次;

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通过遥感监测水面面积,每月1次。

6.1.2.2 水质监测

(1)监测断面

水质监测共有10个断面,其位置设置详见图6-1和表6-1。 (2)监测项目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要求,监测项目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两种类型,具体见表6-1,监测方法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方法执行,监测单位必须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单位。

(3)监测频率

监测时间为每月一次,每次至少3~4天。

53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图6-1 水质监测断面位置分布图

表 6-1 水质监测设置

编号 监测断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德令哈市生活水源地 德令哈市工业水源地 蓄集峡水库 德令哈水文站 入河排污口 污水处理厂 一棵树断面 尕海 可鲁可湖 托素湖 pH、BOD5、 CODCr 、NH3-N、TP、每月监测一次,每次连续监TN 、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总测3天(可根据实际情况适硬度、氟化物等 当增减)。 监测项目 监测时间及频率 6.1.2.3 土壤监测

(1)监测站点:利用中水灌溉的尕海灌区中,沿着灌渠的上、中、下位置选择三块农田。

54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2)监测项目: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2004)中的要求,包括“常规项目”和“污水灌溉选测项目”两种类型,包括:pH、阳离子交换量、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汞、苯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监测方法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方法执行,监测单位必须为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的单位。

(3)监测频率:每3年监测一次,农田土壤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6.1.3 社会经济调查监测

在规划实施前后分别对规划涉及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巴音河流域的矿产资源结构和开发利用情况、电能结构和供应状况、循环经济产业结构特征、财政收入状况、经济发展速度、基础设施水平、居民就业状况、教育程度、医疗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寿命以及恩格尔系数等。

6.2 跟踪评价计划

6.2.1 生态跟踪评价计划

对蓄集峡水利枢纽生态放水与下游三个湖泊的入湖补给水量、湖面面积关系进行跟踪评价,其目的在于:获得水库生态调度与湖泊、湿地面积的相关关系,修正现有的生态调度方案。监测频率、站点布置和技术要求与环境监测相同。

(1)湖泊、湿地面积跟踪评价

工程运行后对尕海、可鲁克湖、托素湖的水面面积开展跟踪监测,获得水库放水与托素湖面积变化的长期数据,掌握上游来流过程、入湖补给量与托素湖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调整水库运行方式,补偿湖泊和湿地的生态耗水量,保证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运行。

(2)入湖补给量跟踪评价

通过戈壁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速、流量等监测过程,确立戈壁水文站入湖补给量与湖泊面积、湿地面积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3)蓄集峡水利枢纽放水过程的跟踪评价

55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通过蓄集峡水利枢纽放水过程的监测,积累长期的数据,并与水资源量、入湖补给水量、水源地取水量建立相关关系,以此评价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对水文情势的累积影响。

6.2.2 水环境跟踪评价计划

通过水环境跟踪评价,可以掌握水环境质量动态变化规律与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获取水环境保护的有关对策措施。监测频率、站点布置和技术要求与环境监测相同。

(1)水源地水环境跟踪评价

在水源地保护区建立水量、水质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水源地取水口正常工作,保证供水安全,并通过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水位和水质变化的研究,为水源地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水功能区水环境跟踪评价

在巴音河一棵树、可鲁克湖湖口布设两个水质监测断面,同时加强德令哈站水质断面的监测能力,评价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

(3)湖泊湿地监测

在尕海、可鲁克湖、托素湖建立动态湖泊水位、水质监测站点,通过建立上游来水与湖泊面积间的关系,各水功能区水质变化规律,对流域水资源及其演变规律开展研究,为流域生态管理提供评价依据。

6.3 资料整编及保存

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其他相关规定的要求,原始监测资料及其分析、整编后的成果4份交送巴音河流域环境管理部门存档备查,同时抄送设计单位作为设计信息反馈。

6.4 监测机构

根据监测内容,流域规划建设的主管部门应当委托当地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开展上述监测工作。

56

青海省海西州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稿)

7 评价结论与建议

7.1 评价结论

通过对巴音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和综合评价,可以得出的结论为:节水是整个规划实施的前提,必须先节水后用水。另外,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的重要目标是保证下游湖泊湿地的生态需水。这是本次规划的两个重要出发点。在实行节水规划的前提下,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利大于弊;环境方面某些明显的或潜在性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予以减缓,规划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明显。

7.2 建议

(1)以水资源定经济发展规模,优化产业结构

今后流域经济发展规模要以水资源量作为限制条件,实现以水定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用水不能挤占下游生态用水,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来实现流域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2)落实节水规划的前提下建设蓄集峡水库

蓄集峡水库作为整个规划的核心内容,其建成后将改变流域内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提高了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保证率,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蓄集峡水库建设的前提是不新增用水量和实施节水规划,否则仍不能改变下游生态不断恶化的现状。

(3)深入研究蓄集峡水库与黑石山水库的联合调度问题

蓄集峡水库建成后与黑石山水库的联合调度是确保实现生态调度的关键,也是实现流域内经济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提高的支撑。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