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8期(10月 上)
大断面隧道穿越断层施工要点
刘驰辉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20)
摘要:隧道工程在公路工程中相对于桥梁、路基、路面隐蔽性强、操作难度大,在掘进过程中根据掌子面围岩变化、现场地质预报与设计图纸进行比较,如果与原设计地质描述出入较大,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加强支护参数,以免造成安全质量事故。断裂带对隧道施工带来安全风险,且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基本以双向六车道为主,大断面掘进对断裂带扰动影响更大,以潮惠高速为例介绍施工中穿越破碎带质量控制要点,为今后隧道施工中遇到类似隧道地质情况处理提供一个参考。关键词:大断面;隧道;穿越断层;施工要点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B
0 引言
隧道属于地下结构工程,因隐蔽性强,不可预见因素多,给隧道施工带来困难。在掘进过程中的支护参数不仅以设计图纸为依据,还要结合地质预报给出的报告及掌子面围岩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相对于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如突泥、涌水、冒顶、岩爆等,断层破碎带的突发性没有那么明显,但穿越断层采用措施不当,没有预先准备,特别是大断面(双向六车道),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现在以莲花山1号隧道成功穿过断层中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状出水,自稳能力较差,无支护时可能会掉块,侧壁可能掉块;K189+760—910原设计标明有一条F13断层破碎带,围岩自稳能力差,呈淋雨状或滴状出水,可能产生突泥突水,采用SⅤa支护参数。
3 施工过程控制
3.1 现场施工塌方征兆
掌子面开挖至K189+650—721围岩坚硬,节理裂隙少,围岩整体性好,因围岩比原设计好,实际采用S3b支护参数,两台阶开挖;掌子面至K189+721右侧拱脚岩面呈黄褐色,但岩体坚硬,围岩相比之前开始变差,因已经接近断裂带,不敢掉以轻心,现场加强监控措施,并加密地质雷达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始终贯彻“少扰动、早喷锚、勤量测、紧封闭”原则;掌子面至K189+726右侧拱腰至拱脚岩面呈黄褐色,局部有裂隙,渗滴状出水,裂隙少量发育,围岩已经持续两天向不利于施工发展,尽管工期紧张,现场掌子面果断采用弱爆破技术确保安全进尺;当掌子面K189+730.8掌子面围岩突变,左侧中风化,右侧为全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夹泥明显,手拈易碎,拱顶流状出水,右侧拱腰及拱顶断崖式大股状出水,水质浑浊,在右侧形成纵向长约10m、弧长约12m、高度不明确的空腔,虽然掉顶周围初喷加固后,但掉块持续,空腔进一步加大,最终形成纵深12m,弧长22m、高10m的空腔;因掌子面塌方影响K189+656—690(S3b支护参数,无钢拱架支护)右侧拱脚、拱腰初期支护出现裂纹,K189+670右侧边墙处有股状水流出。因事前防范到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及机械损失。3.2 现场措施
埋深已经达821m,裂隙发育如此明显在广东省内隧道中并不多见,因水压大,股状渗水,排水尤为关键。首先减轻水压,以排水不带走物质为前提,掌子面采用洞渣反压回填,形成两台阶工作平台,塌腔部位用土袋码砌,码
1 工程概况
潮惠高速公路双向六车道,是粤东沿海地区第二条高速,穿过广东四大山脉之一的莲花山脉,位于海丰县境内莲花山1号隧道,左洞长5190m(进口端K187+590、出口端K192+780),右洞长5225 m(进口端K187+590、出口端K192+815),成为潮惠高速最长的隧道,也是广东省当时在建高速路最长的单向三车道山岭隧道。单洞净宽14.75m、净高5m,最大埋深840m,然而莲花山1号隧道长度大、覆土埋深大、断面大等特点,而且要穿过F13、F14两个断层,地质条件复杂,给施工带来困难。
2 地质条件
莲花山1号隧道隧址第四系覆盖层为坡积成因粉质黏土、碎石不均匀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熔结凝灰岩、下统银屏瓶山组砂岩,设计图纸显示F13位于ZK189+790左780—ZK190+110左80m,产状0°<70°,属于压扭性断裂,带内发育硅化带,叠加于理化带之上,F14断层位于ZK190+915(K190+900处),其产状约240°<70°,表现为硅化带、局部石英脉侵入。莲花山1号隧道是进、出口端对向开挖,进口端右洞为先行洞。右洞K189+700—760原设计为SⅣa,节理裂隙发育点滴状或淋雨
收稿日期:2018-05-18
作者简介:刘驰辉(1978—),男,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土建工程。
72砌完毕后在土袋上铺设钢筋网片,喷射厚15cm的C25喷射混凝土进行封闭,土袋墙预埋一根直径110泵送管及两根直径200PVC管对裂隙水引流;探明前方地质情况,是确定下一步掘进施工支护参数的关键,F13断裂带宽度、F13和F14断裂带的距离等未知数据迫切掌握,以确保安全施工,因为洞内有二衬、仰拱、水沟等施工干扰,TPS地质预报精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决定采取最直观的水平钻方法,即在掌子面拱脚左右侧各钻一个70m长的地质孔,根据芯样判断前方地质状况,最后根据芯样状况及相应的长度来确定设计变更方案;封闭掌子面后及时泵送混凝土,填充塌腔;K189+656—690初支出现裂纹段落补做14工字钢贴面做成支撑,加强支护,以防掌子面塌方反射的裂缝进一步扩大而造成二次塌方;K189+670右侧边墙出水部位在前后各10m位置(K189+660、K189+680)各钻取一个地质孔,既能查明地质情况,也有利于排水。3.3 穿越断裂带
从K189+660、K189+680右侧边墙地质芯样判断为中风化熔结凝灰岩,整体性好,股状出水为裂隙水,只需引排裂隙水,边墙不需加固;从掌子面芯样判断左幅前方为中风化熔结熔灰岩,岩体坚硬,右幅前方20m为全风化熔结熔灰岩,虽然有泵送混凝土固结,但内部夹杂软塑性黏土,局部依然松散,考虑到断层只有20m,且集中在右侧,管棚穿越断裂带最为理想,为了减轻塌孔风险,管棚采用自进式锚杆施工,所以泵送混凝土达到28d强度后,在K189+729.6—730.8立6榀间距为50cm规格22钢拱架作为管棚支撑点,在拱顶左幅6m范围采用24m长、右幅全幅采用30m的直径89自进式锚杆,自进锚杆环向间距30cm,并上扬5°~15°,形成管棚,管棚端头安装止浆阀后立即注浆。泵送混凝土填充空腔,板结一块形成整体,管棚注浆等同于劈裂注浆,将内部空隙填满。
掌子面采用SⅤa支护参数,泵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开始挖掘,开挖后立即架立钢拱架,系统锚杆采用3.5m中空注浆锚杆,与管棚配合受力。超前锚管采用50管,长5m,搭接不少于2m。锁脚采用钢管加强,中部注浆。钢拱架间距及连接板处机械连接严格按设计图纸、规范控制;因地质环境特殊,借鉴浅埋暗挖方式掘进,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及时封闭成环原则,时刻观察掌子面围岩的变化,施工中若发现围岩软弱,适当地增加超前小导管数量;施工过程中提高监控量测频率,水平收敛、拱顶下沉是监测重点,一旦有异常马上启动应急预案。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3.4 开裂初支段加强措施
后续施工中因K189+656—690最初是按SⅢb支护参数无钢拱架施工初期支护,为了加固初支防止裂缝进一步发展加设14的钢拱架后,出现二衬断面厚度尺寸不够现象(含预留沉降15cm),为了保证隧道工程质量,以防二衬因断面厚度不够而开裂,此段又是薄弱点,需拆除临时加固的钢拱架,并加设二衬钢筋补强。在拆除临时拱架时,根据二衬台车长度(本隧道二衬台车为12m)确定每次拆除钢拱架的长度,以防拆除过长又不能及时施工二衬而引起二次塌坍。
3.5 防水板铺设、二衬施工
断裂带富水、水涌大,为减少水压对二衬影响,将裂隙水用半圆水管接引至边墙底部纵向排水管,横向排水管将纵向管的水接入暗沟,纵向管、横向管需用土工布包裹,以防杂物将PE硬式透水管堵塞,因为此段富水丰富,所以半圆管、横向管需加密布置。防水板铺设前将基面尖锐物、钢筋头清除干净,无法清除的钢筋头需加套帽,以防刺破防水板,二衬钢筋焊接处加临时垫板,以防焊渣烧伤防水板。二衬止水带采用中埋式,固定止水带不得位移。二衬台车就位后,将缝隙封堵,不得漏浆;二衬混凝土严格按照抗渗要求配合比,施工过程严格控制振捣质量,不得漏振、过振。
4 结语
因为此段是地质灾害区,异常重视施工质量,管棚、超前、锚杆、锁脚、钢拱架、钢筋、二衬、防水等参数严格把关,近一年潮惠高速通车至今未发现异常,在雨季也未发现渗、漏水。随着隧道在高速公路的比重越来越高,遇到的不可预见因素也越来越多,但只要结合图纸、地质预报、现场经验判断掌子面前方地质,在施工过程中观察围岩情况,掌握动态变化,便可大幅度降低施工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两阶段施工图
设计文件 第五册第一分册[M] 西安: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13.
[2] 王亚琼,赖金星. 隧道工程复习与习题 第二版[M]. 北
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 张向东. 隧道力学 第一版[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社,2010.
(编辑:赵艳)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