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A卷
1.A(“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因果颠倒,此外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
2.B(“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错,“端午节”就不是)
3.B(“本没有原型”错,从文中“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看,一些动物就是龙的原型)
4.A(徙:这里是调动官职)
5.C(“性严正”即严肃正直。A项①不是直接说明;B项①不是直接说明;D项②不是
直接说明)
6.A(“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错。原文 “吏歌之曰”说明歌颂的只有“吏”。) 7.(1)诏书没有下达,房嗣业就想马上上任,首先鞭打(打板子)责罚小吏来显示威严。
(即,立刻、马上;视事,到职工作;笞,鞭打;以,来。各1分,通畅1分) (2)契丹入侵,攻克黄河以北数州,敌人离开后,武懿宗想把当地官员全部定罪。(寇,
侵犯;陷,攻破、攻克;去,离开;论,定罪。各1分,通畅1分) 8. 诗中塑造了一个被贬的(3分)官吏(2分)形象。
9.诗人有亲近自然的机会,所以诗人用“幸”字说明“不怨”,(3分)但 “来往不逢人”的孤独,又显出贬官的抑郁,所以又“怨”。(3分) 10.(1)在水之涘。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1.(1)BC(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A“自强”无依据;
E“细腻而诙谐”错,D“仿古家具店老板的知人善任”有些牵强。)
(2)①说明懒木匠技艺高超;②为下文写木匠的懒(不做小活)做铺垫;③呼应题
目。(分析与三点作用相应即可,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技艺高超;②不惧世俗(坚持不干小活或不随波逐流);③人生追求坚定。(每
点2分,意思对有分析即可) (4)观点一:以“懒木匠”为题目不合适
①小说赞美了木匠坚定的人生追求,以“懒木匠”为题违背这一主旨。 ②“活着的手艺”用语新颖,揭示主旨,引人深思。 观点二:以“懒木匠”为题目合适
①小说详写了木匠之“懒”,以“懒木匠”为题目与小说内容吻合。 ②以“懒木匠”为题目通俗易懂,也能收到似贬实褒的表达效果。 (观点2分,理由每点3分)
高三语文答案 第 1页(共3页)
12.(1)C E (C给3分,E给2分,B给1分。A.“更是出于对农业发展的兴趣”没有依
据。B.原文说他“本想从事气象工作”。D.“几乎撤换了浙大所有教授”,没有依据。)
(2)① 对台风有深入的研究,②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③ 建成了理想的气候科研基地。(每个2分)
(3)① 他的学识和爱国心折服了浙大师生;② 聘请了一批名教授,③ 采取了民主管理。(每个2分)
(4)看法一:应该继续科学研究。(2分)理由:①科学研究是他追求的理想。(3分)②在气象研究方面他已有成绩,若继续研究会由更大成就。(3分) 看法二:应该做浙大校长。(2分)理由:①是服从国家、社会的需要。(3分)②办好浙大,推进文化建设,同样意义重大。(3分)
13.B(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原句需要表示“守信用”意,应用“一诺千金”。 A波
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C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14.C(A.不合逻辑。“针锋相对”的主张必须与前面的观点相反。 B.成分残缺。句
尾加加“的决定”。 D.搭配不当。“提出”与“抚慰金”不搭配。) 15.C(⑥④承接开头两句,①“这个问题”指代前面,②⑤相连,③承接⑤) 16.增加(2分) 支农(1分) 再贷款(2分)
17.示例:①美德是芬芳的,只要给它一点微风,就会传至遥远地方。
②人性是美丽的,只要给它一个舞台,就会打动每个观众。(每句3分) 18.立意提示:
(1)浅和深是相对的,由浅才能入深。 (2)浅则易,浅则明,浅则清。 (3)浅则陋,浅则浮,浅则薄。 B卷:
1.B(“只有当龙作为祥瑞出现,才说明统治者„„”因果颠倒,此外龙只是五种祥瑞之一)
2.C(“这些节日都起源于龙的祥瑞意义”错,“端午节”就不是)
3.D(“本没有原型”错,从文中“由想象力堆塑创造起来的复合动物”看,一些动物就是龙的原型)
4.B(徙:这里是调动官职)
5.A(“性严正”即严肃正直。B项①不是直接说明;C项①不是直接说明;D项②不是直
接说明)
6.B(“受到官吏和百姓的称赞”错。原文 “吏歌之曰”说明歌颂的只有“吏”。) 13.C(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原句需要表示“守信用”意,应用“一诺千金”。 A波
澜不惊: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B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D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14.D(A.不合逻辑。“针锋相对”的主张必须与前面的观点相反。 B.成分残缺。句
高三语文答案 第 2页(共3页)
尾加加“的决定”。 C.搭配不当。“提出”与“抚慰金”不搭配。) 15.D(⑥④承接开头两句,①“这个问题”指代前面,②⑤相连,③承接⑤)
参考译文:
杜景佺,冀州武邑人。性格严肃正直,参加明经科考试中第,多次提拔做了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诏书没有下达,就想马上上任,首先鞭打(打板子)责罚小吏来显示威严。景佺对他说曰:‚公虽然受朝廷之命担任司马,但益州还未接到朝廷的任命,难道着急领这几天的俸禄吗?‛嗣业非常生气,不接受杜景佺的意见。景佺又说:‚你依仗担任个小官,此次任命难定,就想搅乱一府,徐敬业在扬州叛乱之灾祸,不是和你的做法很像吗?‛呵叱左右停止行刑,不久又任命房嗣业为荆州司马,小吏作歌赞颂杜景佺说:‚录事意,与天通;州司马,折威风。‛从此渐渐出名。
入朝担任司刑丞,和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掌管皇帝关注的案件,当时人们说‚遇到徐有功、杜景佺的犯人就能活下来,遇到来俊臣、侯思止的犯人就得死去‛。改任秋官员外郎,和侍郎陆元方查办员外郎侯味虚的罪行,审问完了,就释放了侯味虚。武后对他不待朝廷批复就放人的做法大怒,陆元方非常害怕,景佺独自向武后解释说:‚陛下明令诏书规定六品、七品官,案件审清,待命于外,现在如果认为我有罪,那对皇帝明令诏书怎么解释‛宰相说:‚诏书是为司刑官员规定的,和你们这些刑部宫员有什么关系?‛景佺说:‚诏令一公布,御史台、大理寺这些部门没有区别。‛武后认为杜景佺恪守法令,提升为凤阁舍人。又调升为洛州司马。
延载元年,调任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后曾在晚秋拿出梨花给宰相看认为是国家的祥瑞,众人祝贺说:‚陛下恩德波及草木,因此秋天第二次开花。‛只有杜景佺说:‚阴阳不改变次序,改变就是灾祸。因此说:‘冬无不会过分温暖,夏天没有寒冷,春天无寒风,秋天没有久下不停的雨。’现在草木枯黄调落,可是梨树又开花,阴阳失调啊。我担私下心陛下施行仁德、发布号令,有不足和混乱的地方。我位居宰相,协助天子治理万物,治理却不和顺,是臣的罪过。‛叩头请罪。武后说:‚真正的宰相啊!‛正赶上李昭德下狱,杜景佺极力申辩搭救他,武后认为认为杜景佺当面欺君,把他贬为秦州刺史。后入朝担任司刑卿。圣历元年,又凭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契丹入侵,攻陷黄河以北数州,敌人离开后,武懿宗欲把当地官员全部定罪,杜景佺认为他们只是胁从可以原谅,武后听从了杜景佺的建议。因为泄漏皇帝的话犯罪,降为司刑少卿。出京担任并州长史,道中病亡,朝廷追赠相州刺史。 (《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
高三语文答案 第 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