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21-07-29 来源:一二三四网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0分)

1. 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发表声明一周年.当天,中国

海警7艘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编队分为两个组,一组顺时针,一组逆时针,从9点18分开始绕岛巡航,假设每个小组的巡航时间为4个小时,航程为60海里.其中海警“2112”号和海警“2350”号被编在同一个组.若所有舰船行驶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编队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作质点 B. 以海警“2112”为参考系,海警“2350”一定是静止的 C. “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位移

D. 由题中条件可求出此次巡航过程中海警“2112”的平均速度

2. 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𝑠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水平地面上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𝑠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是( )

A. 1︰1 B. 1︰2 C. 1︰3 D. 3︰1

3.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

a和曲线b。𝑡=3𝑠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𝑡=3𝑠时,两车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B. 在运动过程中,b车始终没有超过a车 C. a车做匀速运动,b车做加速运动

D. 在0−3𝑠的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比b车的大

4. 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

各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

A. 𝐹𝑓甲>𝐹𝑓乙>𝐹𝑓丙 C. 𝐹𝑓丙>𝐹𝑓乙>𝐹𝑓甲

B. 𝐹𝑓乙>𝐹𝑓甲>𝐹𝑓丙 D. 𝐹𝑓甲=𝐹𝑓乙=𝐹𝑓丙

5. 如图,质量为m的木块,在斜向左上方的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向左作

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个数为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 斜面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在沿斜向上的拉力

F作用下正沿斜面向上运动,某时刻撤去拉力F,那么物体在撤去拉力后的瞬间与撤去拉力前相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C. 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

同时到达地面,则楼高为( )

B.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一定增大 D. 斜面对地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减小

7. 一物体自楼顶平台上自由下落ℎ1时,在平台下面ℎ2处的窗口也有一物体自由下落,如果两物体

A. ℎ1+ℎ2

B.

C.

(ℎ1+ℎ2)2ℎ1−ℎ2

D.

(ℎ1+ℎ2)2

4ℎ1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8. 下列各力中属于弹力的是( )

A. 绳子对物体的拉力 C. 水对杯底的压力 A. 1N

B. 3N

B. 水中木块所受的浮力 D. 大气对地面的压力 C. 5N

D. 7N

9. 有两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3N和5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可能是( )

10. 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

中曲线甲和直线乙所示。己知两车在𝑡1时刻并排行驶,则( )

A. 0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B. 𝑡2时刻,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C. 从0到𝑡1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加速度相同 D. 从𝑡1到𝑡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加速度相同

11.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向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他们的初速度不同而加速度

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它们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 它们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C. 它们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它们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

12. 两物体𝐴.𝐵按如图所示连接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物体质量为

𝑚𝐴=2𝑚𝐵,A物体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𝜇,绳子与水平面夹角为30°,现在B上加一个水平力F,使物体B缓慢移动,物体A始终静止,则此过程中有( )

A.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C. 绳的拉力变大

B. 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D. 地面对A的作用力可能变大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

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橡皮条的一端C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绳套和橡皮条的结点)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AO和BO的拉力是分力,CO的拉力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合力。

(2)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𝐹1和𝐹2的大小和方向;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将结点仍拉到位置O,记录弹簧测力计的拉力𝐹′的大小和方向;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𝐹1、𝐹2、𝐹′;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𝐹1和𝐹2的合力F;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𝐹′两力中,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________(填“F”或“𝐹′”)。

(3)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相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时,两绳夹角约为60°,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约为量程的4,则这样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4. 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在一个敞口容器的底部插入一根橡皮管,并

装上一个夹子,在下方地上放一个金属盘子.调节夹子的松紧,使第一个水滴落入盘中发出响声的瞬间,第二个水滴正好从管口落下.若以某次响声为“零”,待数到“100”时测得时间为40s,用米尺量出管口至盘子的高度为78.6𝑐𝑚,则重力加速度为______ 𝑚/𝑠2.(结果保留3位小数)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0分)

15. (10分)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𝑚/𝑠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

1𝑚/𝑠2,楼高52m.

(1)求电梯启动后加速到6𝑚/ 𝑠时的位移是多大?

(2)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𝑚/𝑠,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16. 用细绳AC和BC吊起一个质量为10kg的重物,两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

所示(𝑔取10𝑚/𝑠2).

(1)求AC绳和BC绳受到的拉力大小;

(2)如果AC绳和BC绳的最大承受力分别是100N和150𝑁.试分析,若逐渐增大重物的质量,哪根绳将先断?此时重物质量多大?

17. 工人拖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往往可以采用“拉”和“推”两种方式。上述情景可以简化

成如图所示的模型,甲、乙两物体的质量同为50kg,甲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𝐹1,乙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𝐹2,在力的作用下它们都沿相同的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𝐹1=200𝑁.(𝑔=10𝑚/𝑠2)求:

(1)物体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𝜇; (2)𝐹2的大小。

乙两辆型号相同的小轿车相向行驶在乡间平直公路上,甲的速度𝑣1=10𝑚/𝑠,乙的速度𝑣2=18. 甲、

20𝑚/𝑠,由于雾霾太严重,当两车车头相距60.5𝑚时,司机同时发现对方车辆,由于道路太窄无法错车,只能尽量刹车(不计反应时间,车速度为零后保持静止),已知两辆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均为𝑎=4𝑚/𝑠2.问

(1)两车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要求通过有关计算,比较数据得出结论)

(2)若不发生撞车事故,在两车都停住时车头间距是多少?若发生交通事故,甲、乙两车从刹车至撞车通过的距离各是多少?时间是多少?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忽略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对所研究的物体不产生影响时,可以把物体看做质点,区分路程与位移,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是以物体的大小来定的,注意路程与位移的区别及平均速度的公式. 【解答】

A、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编队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作质点,因为船的大小相当于路程来讲可以忽略,A正确;

B、若二者的速度不相同时,以海警“2112”为参考系,海警“2350”是运动的,B错误; C、“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路程,C错误;

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题中条件不能求出此次巡航过程中海警“2112”的平均速度,D错误; 故选:A。

2.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推论分别求出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从而得出位移之比。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

【解答】设物体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𝑣1=2,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𝑥1=𝑣1𝑡1=2𝑡1,在水平地面上的平均速度大小𝑣2=2,在水平地面上的位移大小𝑥2=𝑣2𝑡2=

𝑣

𝑣

𝑣

𝑣

𝑡,所以𝑥1︰𝑥222

=𝑡1︰𝑡2=1︰3,故C正确。

3.答案:B

解析: 【分析】

𝑥−𝑡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根据图象的形状分析两车的运动情况,判断b车能否超过a车。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分析位移关系,从而得到平均速度关系。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分析两车的位移关系、速度关系。 【解答】

A.𝑡=3𝑠时,两图线斜率相等,所以两车的速度相等,a的加速度为零,而b的加速度不为零,所以加速度不同,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b车的位置坐标小于等于a的坐标,所以b车始终没有超过a车,故B正确; C.𝑥−𝑡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做减直线速运动,故C错误; D.在0−3𝑠的时间内,a车的位移为6m,b车的位移为8m,由公式𝑣=𝑡可知,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故D错误。 故选B。

𝑥

4.答案:D

解析:解: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𝑓=𝜇𝐹𝑁,其中𝐹𝑁为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由题意知正压力相等,所以木块受的滑动摩擦力都相等。 故选:D。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𝑓=𝜇𝐹𝑁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𝑓=𝜇𝐹𝑁,知道𝐹𝑁为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5.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平衡条件正确分析物体受力,就可以判定必有摩擦力.由摩擦力产生条件可以判定物体与天花板间必有弹力.由此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力个数.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所以C对。

考点:受力分析

6.答案:A

解析:解: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时,斜面体受重力Mg、支持力N、压力𝑁1、滑块对其的滑动摩擦力𝑓1以及地面对其的静摩擦力𝑓2,如图,斜面体平衡;

撤去拉力后,物体由于惯性继续沿斜面上升,斜面体受到的重力、压力𝑁1、滑块对其的滑动摩擦力𝑓1均不变,故斜面体仍保持静止,地面对其支持力和静摩擦力也不会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撤去拉力前,物体沿斜面上升;撤去拉力后瞬间,物体由于惯性继续沿斜面上升;两种情况下斜面体的受力情况不变,结合平衡条件分析即可.

本题关键是对斜面体受力分析,然后结合平衡条件分析;明确静摩擦力是被动力,要结合物体的状态进行分析.

7.答案:D

解析: 【分析】

设楼高为H,由题分析可知,第一个物体下落𝐻−ℎ1高度所用时间,与第二物体下落𝐻−ℎ2高度所用时间相同,根据位移公式分别两物体运动时间的表达式,根据时间关系再求解楼高。

2(𝐻−ℎ1)

𝑔

本题关键是如何根据时间相等列方程,要注意第一物体下落时间不能列成这样:√ℎ1时它的速度不是零。 【解答】

设楼高为H,由题得到: √𝑔−√

2𝐻

2ℎ1𝑔

,因为下落

=√

4ℎ1

2(𝐻−ℎ2)

𝑔

解得𝐻=

(ℎ1+ℎ2)2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D。

8.答案:ABC

解析:解:A、绳子的拉力是由于绳子发生了形变,而对拉它的物体产生了拉力,故属于弹力;故A正确;

B、水中木块所受的浮力是由于水的形变而产生的,属于浮力,故B正确; C、水对杯底的压力是由于水的形变而产生的;故C正确;

D、大气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分子的撞击而形成的,不属于弹力;故D错误; 故选:ABC.

相互接触的物体由于发生形变,物体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称为弹力;由弹力的定义可判断.

本题考查弹力的性质,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9.答案:BCD

解析: 【分析】

两力合成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夹角180°时合力最小,并且𝐹1+𝐹2≥𝐹≥|𝐹1−𝐹2|.

两力合成时,合力的大小满足𝐹1+𝐹2≥𝐹≥|𝐹1−𝐹2|,在此范围内所有的值均是有可能的. 【解答】

解:当夹角为零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3𝑁+5𝑁=8𝑁; 当夹角180°时合力最小,最小值为5𝑁−3𝑁=2𝑁; 故合力介于2N至8N之间,故B、C、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0.答案:AD

解析: 【分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图线的切线斜率表示瞬时加速度。 【解答】

A、根据速度图象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在𝑡1时刻两车的位置相同,0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A正确;

B、两车在𝑡1时刻并排行驶,由速度图象可知,𝑡1−𝑡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𝑡2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B错误;

C、从0到𝑡1时间内甲的加速度为负,乙的加速度为正,故C错误;

D、从𝑡1到𝑡2时间内的某时刻,甲图象的切线与乙平行,两车加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11.答案:AD

解析: 【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分别得出速度之差的表达式和位移之差的表达式,从而分析判断.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和位移时间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解答】

解:设两物体的初速度分别为𝑣1、𝑣2,加速度均为a,

AB、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两者的速度之差△𝑣=(𝑣2+𝑎𝑡)−(𝑣1+𝑎𝑡)=𝑣2−𝑣1,保持不变,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两者的位移之差△𝑥=(𝑣2𝑡+2𝑎𝑡2)−(𝑣1𝑡+2𝑎𝑡2)=(𝑣2−𝑣1)𝑡,可知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1

1

12.答案:AC

解析:解:C、对B,缓慢运动的过程中,𝜃增大,B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𝐵绳子拉力𝑇=cos𝜃,𝜃增大,T增大,故C正确;

𝐺

A、对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条件:𝑓=𝑇𝑐𝑜𝑠30°,T增大,摩擦力f也增大,故A正确; B、对面对A的支持力𝐹𝑁=𝑚𝐴𝑔−𝑇𝑠𝑖𝑛30°,T增大,𝐹𝑁减小,故B错误;

D、对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对面对A的作用力和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对面对A的作用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AC。

𝐵先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求出绳子的拉力的表达式𝑇=cos𝜃,𝜃增大,T增大,

𝐺

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有𝑓=𝑇𝑐𝑜𝑠30°,𝐹𝑁=𝑚𝐴𝑔−𝑇𝑠𝑖𝑛30°,T增大,f增大,𝐹𝑁减小。 本题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等知识点。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从近几年高考出题的形式上来看,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突出了对于实际物理问题的模型抽象能力,在高考的出题方向上也体现了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同

时更多的题目则体现了与物体的平衡问题、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问题、动量能量、场类问题的综合考查,试题形式主要以选择题、解答题形式出现。

13.答案:(1)不是;(2)𝐹′(3)不合理;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会超过其量程。

解析:解:(1)实验中AO、BO的拉力是分力,合力的方向与CO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CO的拉力不是合力。

(2)𝐹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拉力𝐹′是一根弹簧秤的拉力,方向与CO方向共线,所以方向一定沿CO方向的是𝐹′。

(3)实验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相同,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时,两绳夹角约为60°,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约为量程的4,这样操作不合理,理由是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会超过其量程。 故答案为:(1)不是;(2)𝐹′(3)不合理;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会超过其量程。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而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本实验采用作合力与分力图示的方法来验证,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来选择。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力学中的重点实验,应明确实验的原理、数据处理方法及本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难度适中。

3

14.答案:9.825

解析:解:若听到某次响声时记数为“零”,并开始记时,待数到“100”时测得时间为40s, 则水滴下落的时间𝑡=100=0.40𝑠, 根据ℎ=2𝑔𝑡2得:𝑔=故答案为:9.825.

根据一滴水下落的时间,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𝑥1==(1)根据题意,解:加速过程中𝑎1=2𝑚/𝑠,则根据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以得到:15.答案:2𝑎

1

40

12ℎ𝑡2=

2×0.7860.16

≈9.825𝑚/𝑠2.

2

𝑣2

622×2

𝑚=9𝑚

𝑣

6

1

由速度公式可得𝑡1=𝑎=2𝑠=3𝑠

(2)设减速过程中的时间为𝑡2,则由最大速度减到零所用时间为𝑡2=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为𝑥2=

0−𝑣22𝑎2

0−𝑣𝑎2

=

−6−1

𝑠=6𝑠

=2×1𝑚=18𝑚

𝐻−𝑥1−𝑥2

𝑣

−62

则中间匀速运动的时间为𝑡3,则𝑡3=

=

52−9−18

6

𝑠=4.2𝑠

则上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为𝑡=𝑡1+𝑡2+𝑡3=3𝑠+6𝑠+4.2𝑠=13.2𝑠 (3)设最大速度为𝑣𝑚,在加速度上升的时间为:𝑡1′=

𝑣𝑚

𝑥′𝑎1,位移为:1

=

𝑣𝑚22𝑎1

减速运动的时间为:𝑡2′=

0−𝑣𝑚𝑎2

,位移为:𝑥2′=

𝑣𝑚

0−𝑣𝑚22𝑎2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𝑡3′=而且𝑡1′+𝑡2′+𝑡3′=16𝑠

𝐻−𝑥1′−𝑥2′

联立以上方程整理可以得到:𝑣𝑚=4𝑚/𝑠。

解析: 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电梯的运动过程,抓住总位移一定,灵活运用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1)、(2)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匀加速运动的时间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结合匀加速和匀减速运动的位移得出匀速运动的位移,从而得出匀速运动的时间,得出电梯上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 (3)设最大速度为v,根据第一问的思路,分别得到加速、减速和匀速的时间(包含v的表达式),最后代入数据求解。

16.答案:解:(1)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AC绳子受到的拉力:𝑇𝐴𝐶=𝑚𝑔𝑠𝑖𝑛30°=100×0.5𝑁=50𝑁, BC绳受到的拉力大小:𝑇𝐵𝐶=𝑚𝑔𝑠𝑖𝑛60°=50√3𝑁; (2)当绳AC达到最大承受力100N时,即𝑇𝐴𝐶=100𝑁, 则𝑇𝐵𝐶=𝑇𝐴𝐶𝑡𝑎𝑛60°=100√3𝑁≈173𝑁;

因为173𝑁>150𝑁,说明在AC绳达到100N之前,BC绳已经断掉了. 所以BC绳先断.

𝐵𝐶

=100√3𝑁. 当𝑇𝐵𝐶=150𝑁时,𝑚𝑔=𝑠𝑖𝑛60∘

𝑇

𝑚=10√3𝑘𝑔.

答:(1)𝐴𝐶绳拉力为50N;BC绳受到的拉力大小为50√3𝑁;

(2)如果AC绳和BC绳的最大承受力分别是100N和150𝑁.若逐渐增大重物的质量,BC绳将先断,此时重物质量为10√3𝑘𝑔.

解析:(1)以结点C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几何关系求解拉力;

(2)假设绳AC先达到最大承受力,根据几何关系求解BC绳子拉力大小,判断谁先断;再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解最大质量.

本题主要是考查了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是: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合成或者是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分解,然后在坐标轴上建立平衡方程进行解答.

17.答案:解:(1)物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

在竖直方向上有:𝑁+𝐹1𝑠𝑖𝑛30°=𝑚𝑔 在水平方向上有:𝑓=𝐹1𝑐𝑜𝑠30° 又𝑓=𝜇𝑁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𝜇=√;

4

3(2)将𝐹1换成推力𝐹2后,物块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 在竖直方向上有:𝑁′=𝐹2𝑠𝑖𝑛30°+𝑚𝑔 在水平方向上有:𝑓′=𝐹2𝑐𝑜𝑠30° 又𝑓′=𝜇𝑁′

联立并代入数据得:𝐹2=

10003

𝑁。

34

答:(1)物体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𝜇为√; (2)𝐹2的大小为

10003

𝑁。

解析:(1)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分析金属块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和滑动摩擦力公式求解动摩擦因数;

(2)当换成推力𝐹2后,物块仍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力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得列出方程,即可求出𝐹2的大小。

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运用正交分析求出动摩擦因数和推力𝐹2.要注意换成推力𝐹2后,摩擦力将发生改变,但动摩擦因数不变。

18.答案:解:

(1)两辆车刹车的通过的距离,𝑆甲=

𝑉甲2−02𝑎

=12.5𝑚,𝑆乙=

𝑉乙2−02𝑎

=50𝑚所以𝑆=𝑆甲+𝑆乙=62.5𝑚,

故大于60.5𝑚,所以会发生撞车事故。

1

(2)由甲车立即刹车停下时通过的距离𝑆甲′=𝑣甲𝑡−2𝑎𝑡2=12.5𝑚,得到𝑡甲=2.5𝑠 1′

乙车刹车到撞车通过的距离𝑆乙=𝑣乙𝑡−2𝑎𝑡2=60.5−12.5𝑚=48𝑚,解得𝑡乙=4𝑠。

解析:(1)甲乙两车在同向行驶,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甲乙车在距60.5𝑚时才发现前方有车,这时甲乙车立即刹车,做匀减速运动,由公式算出刹车的距离,可判断是否会相撞; (2)甲、乙两车从刹车至撞车通过的距离和时间。

本题是物体做匀减速的应用,不论是什么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关系求出位移,有的根据位移关系来确定时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