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动的颜色》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老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游戏、音乐等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这节《流动的颜色》中,我充分利用孩子的天性,让小朋友一起玩色彩游戏,用吸管来吹画。让游戏活动进入课堂,因为游戏活动对低年级小朋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给课堂带来生机,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活力。
儿童的天性是好动、好玩,在玩中增长知识,而新教材的确贴近了儿童心理特点,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需要。二年级的学生对原色和间色根本就不懂,如果用旧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想听、不理解,所以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智力发展状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目的地领着学生一起玩一玩、变变法戏,看看间色是怎么“变”出来的。把“玩”带入到课堂中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开拓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自然。我创设“吹一吹”、“看一看”、“想一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美术,激发学生爱学、乐学、趣学。学生在玩中学习,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印象很深刻,马上学到了美术知识,而且能牢记在心,并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
这一节课下来,学生各自都有收获,能根据自己吹出来的画,凭感觉、联想和想象进行造型活动,创造出的作品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学生为了能更好的完成作业,听课时比平时都认真。看到游戏活动给大家带来如此大的吸引力,我顿时被孩子们的童真和心中对成功的渴望感动了。我觉得课堂还给学生,望学生来做主,是真正体现民主自由
2变化无穷的线条》教学反思
1.本节课直接引入课题,简明扼要,更是为了本节课的连贯与层层递进。
2.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初步认识了线条,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性学习。
3.通过寻找身边的线条和对作品的欣赏,一是加深了对线条的认识,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表达能力,三是学生的思维已被充分打开,所以进行绘画时,思维活跃,效果较好。
4.最后的拓展,与音乐相结合,为本节课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激发了学生对以后学习的兴趣。
3《闪光的名字》教学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认识美术,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体现。美术字特别是自由体美术字的欣赏及简单的示范,让同学一目了然,使同学明白,原来装饰自己的名字是可以这样的随心所欲,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度很大。多样化的制作方式,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可使画面生动多变,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在上本节课时,看到学生们对这些汉字设计的惊奇,我也感到学生们真正在认真的思考。课后与孩子交流心得,有一个孩子说:“我原本不喜欢在语文课上学习生字,觉得这些字只是用笔画拼拼凑凑,想不到还这么有趣!”另外,课堂上孩子们不拘于文字本身的形象,能快乐地进行造型,从作业中可以发现有些名字画在纸上并不是一目了然,但在孩子自己眼里,这些画与自己的名字已经完全结合在一起了。当我看不懂他们画的到底是什
么字时,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你解释:“这是小兔子在哭,流下了四滴眼泪,像是在下雨呢!所以这里表示的是一个雨字!”。这是孩子探究、思考的结果,是一种大胆的创新,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在课堂上采取的评价方式并不讨论谁好谁差,“欣赏”与“看画猜名”让每个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无意交谈中实现自评与互评,促进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让学生自己的思考,放手让学生选择表现设计的材料和形式,但在讲课时我也有一些困惑,总有几个学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是我的问题太难还是他们没有听懂呢,课后在与他们交流后才明白,平时对那些总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有依懒感,对他们缺少关注,这使我明白了教学要在情感上理解和关心学生,用真挚的感情浇开学生的情感之花。
最后在下课时,以自己的名字作一幅示范作品,做成一幅风景画,使学生很直观地就知道,原来自己的名字是可以美化,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教材图样及文字要求,讨论交流如何装饰自己的名字,让自己的名字也能“闪闪发光”。
4有趣的彩泥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这一理念在学生说老师示范制作蝴蝶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与融汇贯通。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
5喂,你好 教学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对做电话非常感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作出来的效果不错。各种电话都有自己的特色,有造型别致,色彩漂亮。有的电话功能奇特,非常喜欢。课后学生们可以把这些作品再相互交流欣赏。而且让学生懂得废物利用。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发现学生的团结与合作精神
6《花花衣》
是二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是一节变废为宝的手工课。教学目标是能够合理选用多种媒材及使用多种方法包饰一个废弃的容器,使其成为一件美化生活、环境的装饰品。通过包装容器的教学,使儿童不断地观察和想象并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从而提高“因势造型”创新形象的能力和立体塑形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感受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美术”。生活是创作的基础,创作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理解和感受的过程,儿童手工作品的创作过程无疑也是这样。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观察实物、图片,观察视频,观察教师的制作过程,从而发现美、理解美,这样才会进一步去创造美。
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导阶段出示经过装饰了的瓶子的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新课时,通过欣赏学生创作活动的图片及视频,使学生对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学生创作之前,展示各种各样装扮好的瓶子的图片,进一点拓宽学生的思路。
2、教师示范一个简单的包裹装饰瓶子的方法,在示范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包裹、粘贴方法,引导学生对包裹好的瓶子进行装饰。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包裹、粘贴瓶子时需注意的问题,以及装饰瓶子的方法。
3、出示有代表性的示范作品。教师提前用各种不同材料制作好一些示范作品。这些瓶子的形状、大小不同,装饰用的材料也不同,有包装纸包裹的、橡皮泥粘贴的、彩纸拼贴的,直接彩绘的等等。
二年级的孩子想像力还是非常丰富的,面对各式各样瓶子,大都有自己的想法,简单的包裹一件容器也容易做到,但是怎样能把自己的想法很好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从装扮技法上进行引导。我在学生制作时注意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辅导:一是材料的合理运用,二是绘画、拼接、粘贴、固定等细节的处理。使学生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而且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技巧。
通过学生的表现及作业效果不难看出,本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
如学生用材和方法过多,因时间关系,一些注意事项我不能在讲授新课时拿出时间一一解决,而在具体辅导创作的过程中面对那么多学生,我又忙不过来,所以有些技能技巧的指导还是不够到位。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我想,如果让学生少尝试几种方法,课堂上是不是会更从容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在瓶子本身的基础上进行装饰,就像给它穿上一件漂亮衣服,最后效果固然好,却忽略了对瓶子外形的想像与利用。如果能把瓶子改变造型后,让它变成全新的形象,会给学生更大的想像空间,创作出的作品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7金钥匙 教学反思
8对印的花纹 教学反思
依照课堂设计中的三部分:维吾尔印花的历史,欣赏及实践练习,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操作练习,加深理解实现教学目的。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本课降低了技能技巧的难度,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提高。
本在课在教学中疳艺术创造活动分为两个环节进行;一是复习旧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同时融合新知识,让学生开始技能操作,学习维吾尔花布的制模。二是在对对印的花纹这种民族古老艺术 有了美感体验和理性认识之后,开始第二部分技能练习;对印的花纹的印制。在创作过程中,抛弃单纯的独立作出创造,注重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整节当中边学边动手的过程中同浅入深地接受新知识,完成整个艺术创造活动。我感到在小学美术教学要从技能技巧的训练拓宽到学生的知识审美领域,利用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只有技能技巧与审美文化在教学的层与面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能使课堂丰富起来。现在想来美术教育应该是从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审美文化的高度,在课堂中增加文化含量。这样才会是一节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艺术课。
完成课本教学后,再重新分析,发觉 课堂上的学生主体参与这一环节较为不足。因讨论不仅仅是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美术形式语言的感受,语言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美术课堂中的讨论与美术评论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给予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体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课堂会呈现一个更加活泼,学生主动参与的局面。
21世纪的现代教育中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的过程进行教学。我在设计课结构时,应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发现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对印的花纹的图案资料,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流,分析图案的种类等知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一个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
9《我也是艺术大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听大师的故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兴趣来导入新课,然后欣赏大师的作品,由不懂到慢慢喜欢,最后发展到大家积极发表各自的想法,虽然每个同学的想法各不相同,但毕竟都动了脑筋。但此案例还应多准备一些抽象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抽象画可产生这么美的作品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有如此大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作欲
望。
通过本课教学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并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所想表现出来了,虽然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教学中还有个别同学未动脑筋,或者根本就不知道它画的是什么东西,还有的跟着一起奏热闹。特别有的差生应给予更多的辅导和提
示,提高他们对绘画的学习兴趣。
10《用画来写信》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二年级(4)班上完后,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一直在我脑海中不断回放,本节课我认为完成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新课的引入以及新课的讲解都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比如故事的导入,森林里小猴子的信,都和学生十分贴切,学生十分爱学,但是我对学生写信的能力没有考虑进去,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信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他们并未学过这种写作手法。因为想着这节课重点并不在学生的写信水平上,设计课的时候我只考虑学生“画”方面没问题,但“写”的方面却忽略了。结果,课堂上反映出来有些学生跃跃欲试但不知道写信该写些什么内容。 我也在反复想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课下,我又改进了下教学课件,又加进了四封有代表性的小朋友的信。这样丰富了这节课的素材范例,这些范画给学生起了指引的作用,也激活学生的想象创造思维。课堂上我又对这些范例深入地分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读内容。让学生找出范例中什么词用了什么图来表示。例如:生日用一个蛋糕图表示;家用一座房子的图表示等等。后来的其它四个班的教学效果都非常好。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我能把每个教学环节都重新进行优化与整合,让每个环节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尽力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有实效,从而保证学生学习的高度有效。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学习、成长路上的里程碑,记录着我的努力与悲喜,重整思绪,我又将重新出发,继续我的成长、学习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