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风险评估报告
报告起草(签名/日期): 审核(签名/日期): 批准(签名/日期):
一、 目的
1.1.对原辅料可能存在掺假风险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将各种掺假风险按照物料总类分类,并按照风险出现的几率和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
1.2.在评估过程中,建立完善质量风险降低的控制措施及再评价风险的可接受程度,指导企业在各环节开展质量风险控制与质量风险管理活动。
二、适用范围
我司所有购入的物料,从过敏原、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掺假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评估小组
四、过敏原污染风险评估
4.1 4.2
4.3 结论:
五、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的风险评估
5.1 对各主要物料类别可能存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进行分析识别,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危害风险评估 危害是否危害发生为显的严的可著危重性 能性 害 物料类别 危害描述和 来源 判断依据 控制措施 风险判断 生物危害: XXXX类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生物危害: XXXX类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生物危害: XXXX类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生物危害: XXXX类 化学危害: 物理危害:
5.2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公司物料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高的风险:
物料类别 存在风险 控制措施 结论:
六、物料掺假的风险评估
6.1 根据可能带入物料掺假风险的环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6.1.1 掺假或冒牌的以往证据;
6.1.2 可致使掺假或冒牌更具吸引力的经济因素; 6.1.3 通过供应链接触到原材料的难易程度; 6.1.4 识别掺假常规测试的复杂性; 6.1.5 原材料的性质 6.2
6.3 风险分析工具
从风险发生的严重性(S)、可能性(P)和可检测性(D)三方面,采取风险指数(RPN= S*P*D)方式进行分析,判断风险级别,对于高风险需采取控制措施。
风险的严重性(S)的分类准则
风险系数 3 2 1 严重性的分类 高 中 低 分类标准 导致产品不合格,造成返工或报废,对客户使用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或致使客户严重不满意 产生关键或非关键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客户投诉或者客户抱怨 对体系无影响或影响微小,可能产生非关键偏差,可能不会引起客户的不舒适,可得到客户理解 风险的可能性(P)的分类准则
风险系数 3 2 1 可能性的分类 高 中 低 分类标准 每年发生超过1次 每年到3年发生1次 每3年以上发生1次 风险的可检测性(D)
风险系数 3 2 1 可检测性的分类 分类标准 低 中 高 未建立有效的评估程序,基于无缺陷的接受 建立监控措施或评估程序,缺陷可在后续过程控制中被控制或检出 缺陷显而易见,完全可被检测,或现已存在有效的控制体系使得缺陷可被避免或检出 风险级别判断
风险指数 (RPN= S*P*D) 1-4 6-12 18-27 风险级别 低 (L) 中 (M) 高 (H) 6.3 物料掺假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 物料类别 风险描述 S P D RPN 风险 判断 结论:
六、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