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2-07-29 来源:一二三四网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303)

一、培养目标

面向基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能在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领域从事教学、训练、科研及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

1. 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为社会发展服务。

2.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和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项基本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深厚的人文素养底蕴,具有较强的教学、训练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和 独立从事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实际操作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互联网进行中英文文字及数据处理、网上信息检索、查询及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勤奋学习、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独立思考、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术作风;具有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方式;具有良好的协调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和团队配合精神。

5.熟练掌握一门专项运动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掌握基本的健身理论与方法,拥有自我锻炼与保健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坚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研究方向

1.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原理与方法 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3.体育教学训练管理理论与方法 4.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5.健身锻炼的理论与方法 三、修业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修业年限为3年。研究生均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

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提前毕业。确因特殊情况,研究生的修业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申请硕士学位的最低学分为34学分,其中课程学习

最低要求获得29学分,实践活动、科研和学位论文最低要求获得5学分。完成学业的学生可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导师提出阅读书目和 考核要求,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精读本专业领域相关经典著作,进行不少于5次的经典著作阅读报告。

2.培养工作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参加至少一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训练实践活动。

3.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科研能力培养以及严谨求学、创新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每名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配合导师,协同指导,集体把关,定期对研究生学习情况、研究进展情况进行指导。

4.研究生培养推进个性化培养。研究生在选定导师后的一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三个月内制定完成研究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经导师组批准后按该培养计划执行。

5.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6.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六 、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发展方向课四种类别。本专业硕士研究生课

程学习获得总学分达到29学分后方可申请硕士学位,其中公共基础课7学分、学科基础课6学分、专业主干课6学分、发展方向课8学分。跨学科或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的主要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公共 基础课 学科 基础课 课程 编码 100020001001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理论 开课 学学学期 时 分 Ⅱ Ⅰ Ⅰ Ⅰ Ⅱ Ⅱ 60 80 40 40 40 40 40 40 3 4 2 2 2 2 2 2 备注 必修 必修 100020001002-x 基础外国语 126020202001 126020202002 126020202003 126020202004 126020202005 体育学原理 体育教学论(必选) 现代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 运动生理学 需选择3门6学分的课程 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与训练(必选) Ⅱ 运动训练学 学校体育训练、竞赛的组织与管Ⅲ 理 Ⅰ 专业 主干课 126020403001 必选3门6126020403002 40 2 学分的课程 Ⅰ Ⅱ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2 2 2 需至少选择4门不少于8学分的课程 126020403003 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当代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进展 发 展 方 向 专 业 方 向 课 126020404001 126020404002 126020404003 126020404004 126020404005 126020303002 现代体育发展研究(讲座形式) Ⅱ 专项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必选) Ⅱ 运动心理学 体育教材教法 运动生物力学 Ⅲ Ⅲ Ⅲ 课 公共课、跨专业课 硕士研究生从教师教育系列、公共管理系列、科技与社会发展系列课程中至少选修一门2学分的课程。 2.教学方式

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开设专题讲座,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3.考核方式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除实践类课程可以采取考查方式进行考核外,其他课程一律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可采用笔试(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

(2)课程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倡以撰写文献阅读报告、实验报告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过程考核,以撰写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

(3)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按照百分制评定,考查按照合格、不合格评定。考试成绩分为5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4)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考核不合格者应重修。同一门课程及实践环节重修不得超过1次。 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公共基础课须经研究生院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分,并不允许重修。研究生若违反考核纪律或考试作弊,该课程考核成绩无效,并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最低学分,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应注重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论文答辩后记3学分。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论文研究计划,提交学院备案。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研究课题,在第三学期期末前向导师组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研究生论文开题前,应完成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较前沿的科学研究文献综述,要求3-5千字。开题报告后经导师组同意认为选题合理、研究计划可行,才可正式开展论文研究工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评阅的时间间隔不应少于8个月。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通过当面和书面等形式至少每两个月向导师做一次论文进展报告,在第五学期前三周由导师组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在向学校正式提交申请论文前一个月,由学科指导委员会组织讨论论文初稿及预答辩。以保证在导师组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论文。

4.论文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安排在第六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答辩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在正式论文答辩前一个月,研究生向研究生学位办公室正式申请学位,提交论文。经资格初审和专家评阅合格后方可参加论文答辩。对不合要求者不予安排答辩。硕士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的其它

具体要求应严格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是培养研究生的必修环节。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活动

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5次,毕业前作公开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学院核查合格后记1学分。

2.教学及社会实践

硕士生应在第二学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20学时的教学实践课,由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负责为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记1学分。

除此外硕士研究生还应积极配合导师参加本科课程若干章节讲授;指导本科生的论文设计工作;协助主讲教师批改作业,答疑解难,或习题课讲授;指导试验设计、实验报告,或组织课堂讨论等活动。同时还要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实践、教育实习、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需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向学院提交实践报告一份备案。

附:经典文献目录

1.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张楚廷·《教育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张思秋译,玛吉尔·《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5.王金灿·《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年版 6.李祥《学校体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7.张保华·《现代体育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马启伟·《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查理德·考克斯,张力为译:《运动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黄汉升·《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与方法》文教出版社,2003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