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2024-07-01 来源:一二三四网
田径运动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

一、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1、运动教学:

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学生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 2、身体锻炼

是指用掌握的运动技术、技能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既包含运动教学,又包含身体锻炼。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完成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在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运用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和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 2、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3、为了加强在田径运动教学中锻炼身体的意识,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在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和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2)钻研教材,分析田径运动某一项目的锻炼价值和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的作用。

(3)选择和采用有效的练习手段和锻炼方法;

(4)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锻炼。 三、贯彻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一)、适量性身体锻炼原则:

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对增强体质要起良好的作用。

(二)、贯彻适量性原则的要求:

1、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的心率曲线要合理。即从课的开始起,心率要逐渐上升,在课的中后部出现高峰。然后再逐渐下降。无论是单一的田径教材教学,还是田径教材与其他教材搭配,都应尽量做到这一点。

2、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应使田径运动的练习和锻炼在“有效心率范围”内进行(详见第4章第2节)。

3、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进行身体锻炼,人体将会逐步适应这个负荷,此时要适当增加运动负荷来提高锻炼水平。这种人体对运动负荷的加大一适应一再加大一再适应的过程,就是超量恢复的原理。

4、学生体质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而在安排锻炼时要做到区别对待。

(三)、检查适量性原则贯彻情况的方法 1、心率测定法

教师通过测定学生每个练习前后的心率,以了解每次练习的生理负荷是否适宜,以及各练习之间间歇时间是否合理。具体方法已在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中阐述,此处不再重复。心率测定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判断每次负荷的大小,缺点是教学中教师不可能经常、直接用测心率的方法去指导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进行锻

炼。

2、观察法

四、采用适宜的课的组织形式

(一)、中学田径运动教学课堂练习组织形式: 1、分组轮换, 2、分组不轮换, 3、“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若干个练习和动作,分设若干个作业点,使学生(个人或小组)在规定作业点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练习的循环往复的练习方法。

(二)、中学田径运动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的范例: 1、单一田径教材的范例 教材:投掷垒球

教学时,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4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1组先通过单人或双人的体操棒练习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肩带和脊柱的柔韧性、灵活性;第2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投掷垒球所需要的力量素质;第3组先通过手持小鞭抽打悬挂物这一诱导性练习,来体会掌握投掷垒球最后用力时的“满弓”和“鞭打”动作;第4组先

做投掷垒球练习。各组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数量的练习

后,再转到下一个作业点进行练习(图3—1)。 2、双田径教材的范例 教材:跳高和掷实心球

根据教学和身体锻炼的需要,选择4个练习手段(跳高、掷实心球各两个),分设4个作业点,将学生分成4个组进行循环练习。第1组先进行短助跑起跳用摆动腿的脚踢高悬物的练习;第2组先做跳高练习;第3组先通过举哑铃或举杠铃来发展掷实心球所需要的力量和协调性;第4组先做掷实心球练习。各组 图3—1 掷垒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在规定的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后,即转到下一作业点上进行下一手段练习跳高练习 图3

跳高、推铅球教材的循环练习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