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物性格

2024-03-08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 顾威威

威威是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出现的女性,其身上具有中国女性温柔、孝顺、有人情味的特点,也具有西方女性大胆、热烈、执著、独立、自我的特点。威威的女性形象在中西方文化的共同影响下显得更加生动娇艳。但电影结局威威选择暂时放弃自己梦想的人生,去为高家延续子孙的做法反映出电影的创作者李安以男权中心为主导,在父权文化熏陶下以男性视角塑造了威威的女性形象。

一、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1.美国梦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缩影,是一种相信在美国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勇气、智慧、创意和决心取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帮助。受美国梦的影响,威威在事业上执着地追求画画的梦想。不同于中国传统女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形象,威威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艺术修养的女性。她为了讨高父的开心,对高父临摹的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的评价就是最好的证明。虽是奉承的话,但正是因为威威对书法和王羲之的作品有所了解,所以对高父书法的夸奖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终博得了高父的欢心。威威只身一人从上海来到美国学习画画,语言不通,没有钱也没有绿卡。她租住的伟同的房子条件也十分艰苦,并且一直欠着伟同这个房东的房租。在遭受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艰苦条件下,威威除了打工之外,其余时间都是饿着肚子流着汗水在房子里作画。威威对于梦想的执著,对于环境强大的适应能力都离不开美国梦的驱使。威威追求自身发展的实质是女性寻求自我价值、渴求精神上解放的一种表现。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自己的一间屋》中坦率地表达了女人应该拥有的生活方式:“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自己的

一间屋子。”在这里,“钱”和“屋子”象征了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西方较早提出了政治和经济的独立对于女性思想解放的重要性。威威在美国的奋斗是追求自身发展、自身政治和经济独立的过程,也是追求精神解放的过程。

2.大胆热情

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往往是含蓄内敛的,而威威对伟同爱情的表达却有着西方女性主义中女性的大胆和热情。威威接受伟同和赛门假结婚的提议,一方面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绿卡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成功俊朗并且善良的伟同符合自己白马王子的标准。对于中国传统的女性,婚姻是终身大事,冒险假结婚是拿终身的幸福做赌注,所以威威大胆地接受这个提议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化影响的结果。在假结婚后,威威虽知道伟同是同性恋,但仍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爱意,试图改变伟同的性取向,并赢得他的爱情。在中式婚宴当晚,朋友闹过洞房之后,威威主动提出了从身心上解放伟同。与中国传统含蓄矜持的女性形象不同,威威在爱情上具有西方女性主义所强调的大胆热情,敢于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

3.独立自我

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的核心。美国学者萨姆瓦定义广义的个人主义为个人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一切价值、权利和义务都来源于个人。它强调个人的能动性、独立、行动和利益。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受西方文化影响,威威重视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注重自我意识和自身的情感。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努力依然改变不了伟同同性恋的事实后,经过一番内心痛苦的挣扎,她决定向高父高母说出事实,归还其给自己的财物,并拿掉与伟同的孩子。威威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经济也很拮据,但她并没有选择忽略婚姻的实质,依附于高家的任何一个人,

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感情和自身的发展。她在人格、感情和经济上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也为她赢得了尊严。

二、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女性形象

1.孝顺

中国孝文化强调“孝”与“顺”是一致的。孔子对孝的简洁解释是“无违”,儒家所提倡的“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服从长者的意志。生长在上海的威威在思想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孝顺的特点。从与伟同一起在机场接高父高母开始,威威就一直展现的是其温柔顺从的一面。她在接机时毫无怨言地为两位老人拿行李,在平日里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顺高父的心意称赞其书法作品,随高母的心意在喜宴上穿其曾经穿过的旗袍来满足其对自己年轻时代的回忆,陪伴高母买回台湾的礼物,婚礼的形式也是顺着两位老人的心意。在喜宴的当天,威威给上海的家人打电话,流出的泪水也饱含了对自己母亲的思念,这也她展示了她孝女的形象。当高父高母在婚礼上给威威交代拥有幸福婚姻的秘诀的时候,威威脸上原有的笑容消失了,并且禁不住热泪盈眶。威威情绪突然的变化,除了有被高父母感动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对自己假结婚事实的悲伤和对高家父母的愧疚。对于对长辈欺骗的悔恨,也是威威孝顺的一种反映。

2.人情

中国的人际关系是由“人情”维系的。林语堂先生认为,“面子、命运、人情”为统治中国的“三女神”,因此中国人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基本上都得循着人情走。威威虽然受到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追求独立,注重个人的情感,但最终人生的重大抉择却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人情观决定的。威威在不想隐瞒事情真相的时候,将高母给自己的礼金和贵重

礼物归还,高母拒绝接受的同时说:“金钱可以还的清,那我们的感情呢?”在高母的中国人情观念中,威威的欺骗是欠了高家一份人情,所以他们希望威威可以用为高家延续香火来还这份人

情。威威最终决定留下孩子主要是由于对高家三人和赛门的感情。威威受中西两种文化的影响,当中国的集体主义的人情观念与西方的个人主义追求自身发展和人生幸福的观念发生冲突时,其最终展现了“人情味”的一面。威威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人情观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左右下,最终决定牺牲自己本身想要的生活,生下高家的孩子。威威的宽容使中西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一系列闹剧和矛盾得以了解决。

二 高母、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概括国民性格:老成温厚、遇事忍耐、消极避世、超脱圆滑、和平主义、知足常乐、幽默滑稽、因循守旧。《喜宴》中的母亲就是就鲜明了体现了这样的国民性格,他们身上不仅有着传统思想,也有对现代文化的开放和包容,还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在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现代社会,母亲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兼具了多种文化品格,但传统国民性格依旧是他们最核心的品格,体现着割舍不断的文化脉络。在他们身上,凸显着“和”、“礼”、“敛”三种传统人文品格。

一、和:重亲情,懂隐忍

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在其残酷压迫下,中国人形成了隐忍内敛的坚韧性格。在宗法制度严明的家庭秩序里,人们必须压抑自己的个性,来维护宗法秩序,同样在家庭内部每个人也是压抑隐忍的,个人的意志都在压抑中得到很大磨练,使得中国人更加能够忍受痛苦和压迫。同时,在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社会,生活较为平和安逸,

没有游牧民族那样的激烈生存竞争,人们心中滋生一种“和”的意识,为了维持家庭和睦、和谐幸福,处处以“和”为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封建社会中,家族是靠血脉联系在一起的,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依附于整个家庭的细胞,家庭成员之间联系紧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对于每个人来说,个人利益是无足轻重的,家族、群体利益高于一切,一切的行为准则都应该以家庭利益为主。这样,血脉亲情和每个人在家中的责任和义务把家庭成员紧紧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密切联系的封建大家庭。而高母的形象,就鲜明地体现了“和”这一特征。

《喜宴》中的母亲给儿子的越洋电话并没有显露的感情,而是通过唠叨来表现对儿子的爱。而对于儿子高龄青年,操心儿子婚姻,坚持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女性,面对儿子的同性恋恋情,为了传宗接代,只能忍气吞声、隐忍不发,最后举手投降。

二、礼:重面子,崇礼节

从古至今,面子和礼节就像维持人呼吸的空气一样,渗透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面子”来源于礼貌原则,几乎成为了每个中国人办事的规范和准则,约束着人的交际交往等各方面。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人们对于“大”有着特殊感情,凡事追求大而全,讲究排场,很多事必须排场要足,场面盛大,否则便丢了面子,失了礼节。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社会是以家庭组织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面子与家庭的荣耀密切相关。个人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荣辱兴衰,所以每个人必须在行为上追求排场、维护面子,以守护家族的荣誉和面子,面子来源于礼貌,而“礼”则来源于家庭秩序。在成员众多、等级森严的封建大家庭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才能维护整个家族的秩序,这个行为规范便是“礼”。礼的实质是等级隶属关系中家族秩序的集中体现。中国传统道德非常注重“礼”,把个人人格完全纳入到这种尊卑分明、长幼有序的秩序中。孔子所言“克己复礼为仁”,便

是以崇尚礼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喜宴》中父子对于婚礼的不同看法正是这种传统思想与西方思想碰撞的体现。儿子在美国生活多年,已经完全西化,认为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不用给谁交代,于是就想在美国公证完草草结婚。而父母受传统思想影响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做法,一方面,结婚是大事,是为了给双方一个交代,也是给两个家族一个交代,不举行婚礼实在是有失礼数的行为;另一方面,如此草率的结婚,在讲究大排场的中国传统观念看来是十分寒酸、不成体统的。因此在婚礼上父亲一直闷闷不乐,母亲也因为婚礼的寒酸忍不住痛哭。直到父亲老部下老陈出现,提出为儿子补办婚礼后,父母才露出笑容。老陈的话语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师长是最爱面子的,你怎么这么糊涂呢?就连我们底下人办喜事,你记得我们小三子结婚的时候,我还请了二十多桌……”,可见在传统文化中,面子的重要性。

三、敛:重行动,情内敛

在中国人思想中,男人可以谈论一切天下事,唯独感情之事不能说出口,不论是夫妻之情,还是母子之情,他们长久以来展示着强势威严的一面,却从不肯流露铁汉柔情。在生活中父亲除了给孩子传授这种价值观外,通常情况下是十分严肃、不苟言笑的,把所有情感都深藏于自己内心。在传统观念中父子关系相当于君臣关系,是相当严肃的,因此不能谈及感情。父辈要求子女无条件接受自己的教育和灌输给他们的价值观念、人生信条,虽然子女心中不一定完全信服,但由于父母的权威只能无条件接受。这是个单向流动的过程,只由父母传达给子女,而父母与子女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两代人的内心往往是处于隔阂的状态。

《喜宴》中儿子担心自己的同性恋不被父母接受,一直瞒着自己的同性恋事实,甚至用假女友和假结婚来蒙骗父母,母亲虽然知晓,为了延续高家血脉,不得不以人情笔顾微

微保留孩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