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学课堂中要注重提问有效性

2023-12-24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数学课堂中要注重提问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他们产生疑问,善于提出有效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效问题呢? 一、注重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成为一项乐在其中的有趣活动。 首先,在新知引入阶段应努力探究教材中潜在的思维题材并加以诱导联想,探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富有数学知识味的问题情境必定是有效的。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创设了教室里学生座位图的场景,学生已经能用类似“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学生在用已有知识描述位置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有时不够准确,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有没有更好的表示位置的方法呢?在这样的情境中,会自然地发现并提出有效问题。

其次,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敢于提问,能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和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多向信息传递、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为基本方式。设置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这样的课堂必定是和谐高效的。

二、注重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

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和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性,即使孩子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在“通分”一课,讲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跟着讨论开了,我随即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发疑才能有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达出来。 三、注重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心理需求

老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引导诱发他们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因此,课前教师需作这样的思考:第一,学生是否具备新知学习所必需的认知基础?第二,学生是否已经或部分掌握新知?掌握的人数、内容、程度怎样?第三,哪些内容需要相互讨论?哪些内容需要老师点拨和引导讲解?只有找准学习起点,让学生有疑有思,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满足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另外,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讲“分数的意义”时,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不平均行不行?”除法时,问“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等等,对这些学生提出问题应给予赞赏和肯定,使学生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那么他们提问题的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改变围绕教师、教材以及迷信权威的学习心态,善于思考、求新求异,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