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属于每一个人身上的一种器官大大小小的,遍布在全身的各个部位,很多时候,由于最近饮食不当或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就很容易会造成淋巴结感染甚至是出现淋巴结肿大,那么遇到了这种现象,我们来介绍一下淋巴结穿刺术。
目录
1各关节的穿刺部位是什么
各关节的穿刺部位是什么?在关节疾病的诊断或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行关节穿刺术。各关节穿刺的正确部位如下:共同对付疾病,尽早让机体恢复健康。给自己一个健康生活。
肩关节:在嚎突尖的下内方各一横指处进针,向外倾纠30度刺入。
肘关节:在抉骨小头与肚督小头之间垂百刘入,或于半屈肘恢自鹰唨上斜行穿人。
腕关节:避开血管与神经,在关节前、后方最浅部位进针均可。
髋关节:在腹股沟韧带个点以F约一横指、股动脉博动外1cm处垂立进针,台弃列股件头,即可伯液或稍退针回抽。
膝关节:在被骨外上入稍向下、向内进针。
髁关节,以内侧的腹骨前趴胆与内踞之间、或前外侧的伸肌腱外缘与外髁之间,沿关节间隙队处向后刺入。
各关节的穿刺部位是什么?专家建议:患者在积极接受医生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的日常康复治疗方面!拖延和侥幸都不是正确的态度。
2淋巴结穿刺术的方法
方法
1.选择适于穿刺的部位,一般取肿大较明显的淋巴结。
2.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和术者手指。
3.术者以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淋巴结,右手持10m1干燥注射器将针头直接刺入淋巴结内,深度依淋巴结大小而定,然后边拔针边用力抽吸,利用空针内的负压将淋巴结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吸出。
4.固定注射器内栓拔出针头后将注射器取下,充气后再将针头内的抽出液喷射到玻璃片上制成均匀涂片,染色镜检。
5.术后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最好在饭前穿刺,以免抽出物中含脂质过多,影响染色。
2.若未能获得抽出物时,可将针头再由原穿刺点刺入,并可在不同方向连续穿刺,抽吸数次,只要不发生出血直到取得抽出物为止。
3.注意选择易于固定的部位,淋巴结不宜过小,且应远离大血管。
4.在作涂片之前要注意抽出物的外观性状。一般炎症抽出液色微黄;结核病变可见干酪样物,结核性脓液里黄绿色或污灰色粘稠液体。
或许说到这里很多的朋友们,对于淋巴结穿刺术还是非常陌生的那么在你上的这段文章当中,我们详细的了解到了淋巴结穿刺术,其实对于身体是没有影响的,大家可以放心的进行。
3详解穿刺术
详解穿刺术:穿刺时间
诊断出生缺陷或确定胎儿性别,应选在妊娠16—20周进行。为测定胎儿成熟度及疑为母儿血型不合,应在妊娠末期进行。
详解穿刺术:术前准备
穿刺前须经B型超声检查,确定胎盘位置。选择穿刺点应壁开胎盘。穿刺点的选择,一般可选在宫底下2横指、腹部最隆起部位的两侧,选择囊性感明显且有胎儿肢体浮动的一侧;也可选在耻骨联合上方,推开胎先露在胎儿颈后较空虚部位穿刺。因有并发症危险,术前需要得到孕妇及家属的完全理解和同意。
详解穿刺术:穿刺步骤
排空膀胱后取仰卧位。腹部消毒应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围扩大,半径不小于10㎝。铺无菌孔巾。穿刺点局部以0.5%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持7号无菌腰穿针垂直刺入。经腹壁及子宫壁两次阻力,进入羊膜腔时有组织抵抗突然消失的落空感。拔出针芯即有羊水流出,用注射器抽取羊水约20ml,按需要立即送检。随后拔除穿刺针,用棉球和纱布盖住针孔,加压5分钟后胶布固定。
详解穿刺术:穿刺注意事项
(1)抽不出羊水:可能为羊水有形成分阻塞针孔,使用有针芯的穿刺可避免。因穿刺方向不对或因进针深度不够,可调整穿刺方向与深度,或在宫壁两侧轻轻推压即可抽出羊水。若羊水过少,不宜勉强穿刺以免损伤胎儿。
(2)抽出血液:出血来自腹壁、子宫壁、胎盘或刺伤胎儿血管,应立即拔出穿刺针并压迫穿刺点,腹带包扎。同时听取胎心率,确定胎心率正常则可等待一周后再穿刺。羊水混有多量血液,胎心率改变明显,应尽早终止妊娠。若能用B型超声监护能减少刺出血的发生。
详解穿刺术:穿刺并发症
(1)母体损伤:穿刺针刺伤血管引起腹壁血肿子宫浆膜下血肿。偶见羊水由穿刺孔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羊水栓塞。穿刺前未排空膀胱可刺伤膀胱,患肠粘连者有刺伤肠管的报道。
(2)损伤胎儿、胎盘及脐带:穿刺针损伤胎儿进可发生出血,刺伤胎盘与脐带也可发生出血或形成血肿。故抽出血性羊水时应鉴别出血来源。若疑来自胎儿,应不断听取胎心。
(3)羊水渗漏:术后羊水自针孔渗漏,造成羊水过少,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引起流产或早产。
(4)流产或早产:流产或早产的发生率为0.1%—0.2 %,常发生于术后一周内,偶于穿刺后出现胎膜早破导致早产。
(5)宫内感染:术后可有母体发热。宫内感染可致胎儿发育异常,甚或胎死宫内。故羊膜腔穿刺应严格无菌操作。
4淋巴水肿疾病的诊断鉴别
诊断检查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脉郁滞、心力衰竭或低蛋白血症的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方法。
二、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辅助检查。
1.适应证
⑴鉴别淋巴水肿与静脉性水肿。
⑵鉴别原发性淋巴水肿与继发性淋巴水肿。
⑶拟行淋巴-静脉吻合术者。
2.淋巴管造影方法 目前大多采用直接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法。先在足背第1~4跖骨水平皮下注射伊文思兰.25~0.5ml3~5分钟后即可见蓝色细条状浅表淋巴管。局麻下切开皮肤分离浅表淋巴管,在其近、远端各绕过一根细丝线,暂时阻断近端,使淋巴液滞留,用27~30号针头穿刺淋巴管,然后注入1%普鲁卡因少许以证实确在腔内而且不漏,固定针头,通过塑料管与注射器连接,以0.1~0.2ml/分钟的均匀速度注射Ethiodol12ml(乙碘油)。注射2ml后在踝关节及盆腔摄片,鉴定造影剂有无外渗并摒除误注入静脉内。注射守毕拔出针头,结扎淋巴管以防淋巴漏,缝合皮肤。造影摄片包括:小腿前后位,大腿前后位,从腹股沟至第一腰椎的前后位、斜位或侧位。
3.淋巴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⑴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瓣膜缺如或功能不全,淋巴管扩张迂曲。
⑵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中段,远端淋巴管扩张、迂曲,数目增多且不规则。转移性淋巴结可见淋巴结内充盈缺损、边缘呈虫蚀状。
三、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学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引流的简单情况,因此目前开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内烁造影(核素显象),将99m锝鍊硫化物胶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趾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腹部和腹股沟区,分别在1/2、1、2和3小时作静态图象扫描,再分别计算髂腹股沟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脉性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因此可用于淋巴性水肿与静脉水肿的鉴别,其诊断淋巴水肿的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100%。与淋巴管X线造影术相比,核素显象操作简单,诊断明确。但它不能将淋巴管和淋巴结解剖定位。若考虑淋巴管手术则仍以淋巴管X线造影为佳。
淋巴水肿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病因不同淋巴水肿的症状也不相同。现将常见病因引起的淋巴水肿的症状分述如下:
先天性淋巴水肿
可分为两类:遗传性和非遗传性淋巴水肿。(1)单纯性发病无家族或遗传因素。发病率占原发性淋巴水肿的12%。出生后即有一侧肢体局限或弥漫性肿胀,不痛、无溃疡,极少并发感染,一般情况良好,多见于下肢。(2)遗传性又称Milroy病:较罕见。同一家族中有多人患病,也即出生后发病,多为一侧下肢受累。
早发性淋巴水肿
临床上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患者发病年龄为9~35岁,70%为单侧性。一般在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踝部轻度肿胀,站立、活动、月经期及气候暖和时加重。指高患肢水肿可暂时减轻。病变逐渐加重并蔓延至小腿,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后期可呈典型“象皮腿”,但很少并发溃疡和继发感染。
感染性淋巴水肿
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丝虫等。足趾皮肤裂缝或水泡是致病菌最常见的入侵途径,其次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继发感染及其他局部损伤或感染也是细菌入侵的途径。此外,女性盆腔炎所致的盆腔淋巴结炎,可使下肢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患肢淋巴不肿也有报道。链球菌是继发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临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为特点,全身症状严重,有寒战、高热兼伴恶心、呕吐,局部沟淋巴结肿大伴压痛。经抗炎对症治疗全身症状较快消退,但局部病变缓解较慢,易反复。每次发作后下肢肿胀加重,最终皮肤粗糙出现疣状增生物,少数可继发慢性溃疡。足癣本身或继发感染也可造成淋巴水肿,一般局限于足及足背部,严重真菌感染常是急性蜂窝织炎和急性淋巴管炎的先兆。控制真菌感染是预防淋巴水肿的有效措施之一。丝虫感染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下肢淋巴水肿的常见原因。发病率4~7%,男性多见。丝虫感染初期有不同程度发热及局部胀痛。反复丝虫感染使下肢局部淋巴管狭窄、闭塞、破坏,所属远端皮肤和皮下组织淋巴液回流受阻,出现淋巴水肿。足癣等局部病灶或继发的丹毒样反复发作,使淋巴引流受阻和感染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成为典型的“象皮腿”。其闪,阴囊淋巴水肿多非少见,晚期可致阴囊极度肿大。这也是丝虫感染性淋巴水肿的一大特点。
损伤性淋巴水肿
主要包括手术后淋巴水肿和放疗后淋巴水肿。(1)手术后淋巴水肿:常发生于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癌根治术后引起的一侧上肢淋巴水肿尤为多见。淋巴结广泛清扫后远端淋巴受阻,淋巴液刺激组织纤维化,逐使肿胀不断加重。术后发生淋巴水肿的时间差异较大,一般术后肢体开始活动即有近端肢体轻度肿胀,但也可发生于术后数周甚至数月。(2)放疗后淋巴水肿:深度X线及镭锭疗法引起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闭塞造成淋巴水肿。
恶性肿瘤性淋巴水肿
无论是原发性和继发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都可阻塞淋巴管引起淋巴水肿。原发性恶性肿瘤见于何杰金病、淋巴肉瘤、Kaposi多发性出血性肉瘤及淋巴管肉瘤。淋巴管肉瘤虽属罕见,但都是长期淋巴水肿恶变的结果,多发生于乳癌根治术后肢体出现淋巴水肿的病人,一般于术后10年发病,先皮肤出现红色或紫色斑点,呈多发性,以后融合成溃疡性肿块。发病后肢体淋巴水肿更为严重。应及时作活组织检查。诊断明确后需作截肢术。继发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见于乳腺、子宫颈、阴唇、前列腺、膀胱、睾丸、皮肤、内骼等癌肿的转移灶病例。有时原发灶小,不易发现,临床表现为慢性经发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水肿。因此对原因不明的淋巴水肿,应警惕肿瘤的可能性,必要时淋巴结活检明确诊断。
5淋巴结核的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根据结核病接触史、局部体征,特别是已形成寒性脓肿或已溃破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溃疡时多可作出明确诊断;必要时可作胸部透视明确有无肺结核。结核菌素试验能帮助诊断。
如仅有颈淋巴结肿大而无寒性脓肿或溃疡形成,颈部一侧或两侧有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位于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初期肿大的淋巴结较硬、无痛,可推动。病变继续发展发生淋巴结周围炎,使淋巴结与皮肤和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各个淋巴结也可相互粘连,融合成团形成不易推动的结节性肿块。晚期淋巴结发生干酪样坏死,液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流出豆渣样或稀米汤样脓液,最后形成一经久不愈的窦道或慢性溃疡。;溃疡边缘皮肤暗红,肉芽组织苍白、水肿,上述不同阶段的病变可同时出现于同一病人的各个淋巴结。病人抗病能力增强和经过恰当治疗后淋巴结的结核病变可停止发展而钙化。
诊断依据
(1)淋巴结肿大,结节状,无痛。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2)初期为孤立结节,较光滑,可活动,以后结节融合成块,不规则,活动度差。肿块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破溃后可形成窦道,随皮肤下部潜行,经久不愈。
(3)分泌物稀薄,常含有干酪样物,创面肉芽不健康。
(4)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5)有些患者可有肺部等结核病史或病变。
(6)取病变组织进行PCR检测,可呈阳性结果。
(7)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
淋巴结核的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核与性传播疾病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软下疳
为Ducreyi嗜血杆菌引起的局灶性传染病。阴部疼痛性小丘疹迅速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边缘不齐,周边发红,常相互融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并粘连在一起而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上方皮肤红亮,可破溃形成窦道。应与脓肿型淋巴结结核鉴别。诊断主要由临床表现及性生活史确立,且可与淋巴结结核鉴别。本病细菌培养较难。
2、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本病由沙眼衣菌属的免疫型所引起,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初的症状为单侧有压痛的腹股淋巴结肿大,发展形成巨大而有压痛和波动的肿块,与深部组织粘连、上方皮肤有炎症,可形成瘘管。可伴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性生活史、临床表现及补体结合试验,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镜检。
3、艾滋病
艾滋病相关征候群中有一个亚型, 表现为顽固的全身淋巴结病、 淋巴结肿大常持续3个月以上, 而近期并无任何可致淋巴结病的疾病或用药史。 查AIDS病病毒抗体(HIV)阳性。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高热38℃一个月以上;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③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R);④卡波西肉瘤(K.S);⑤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若HIV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①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AIDS病人: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细胞计数下降;②全身淋巴结肿大;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虽有全身淋巴结肿大,依病史(卖血或接受使用血液制品史、性紊滥等)及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难淋巴结结核鉴别。活检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二)淋巴结核与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的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变应性亚败血症
儿童较成人多见,临床表现为: ①长期反复发热; ②反复一过性多形性皮疹与关节痛; ③淋巴结、 肝、 脾肿大; ④血、 骨髓培养阴性; ⑤抗生素治疗无效,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
2、结节病
为一原因不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疾病。可引起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滑车上、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有时可达核桃大小,质硬,永不软化,不粘连,与皮肤无粘连。诊断依据:①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②X线检查显示结节样肺泡炎、肺浸润可伴有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③病理学检查发现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变;④皮肤Kviem试验阳性,结核菌素皮试阴性。
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部分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患者可出现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肿并非SLE的诊断线索,当病人尤其是青年女性出现发热,伴有皮肤红斑、多关节炎、肾脏损害、间歇性胸膜炎性疼痛、白细胞减少、高球蛋白血症、抗DNA抗体阳性等,诊断不难。SLE在早期很难同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区别。根据病史、结核菌素试验及穿刺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不难与淋巴结核鉴别。
(三)淋巴结核与肿瘤所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病及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均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早期无粘连,可活动为特征,好发于颈部、纵隔及腹膜后淋巴结、质地中等偏硬如橡皮。随病情发展,侵及范围极广,很快融合成块,无移动性,此时触诊有软骨样感觉。霍奇金病患者可伴有周期性发热、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及肝脏明显肿大。可因肿大淋巴结压迫邻近脏器出现相应压迫症状,如声嘶、呼吸困难、霍纳(Horner)综合征等。外周血液及淋巴结病理检查发现R-S细胞是其主要的诊断依据。非霍奇金淋巴瘤以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最多发生于颈部淋巴结,继之累及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如起病于结外淋巴组织(胃肠道、扁桃体、鼻咽部、肺部、脾脏、肝、骨骼、皮肤等),早期易误诊。深部淋巴结肿大时,也可早期出现相应压迫症状。约1/3患者伴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淋巴瘤晚期可侵犯骨髓、肝脏、皮肤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并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病理活检是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当仅有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时,可依靠CT或超声波引导下穿刺活检,必要时可作胸腔、腹腔探查手术(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可引起全身广泛性淋巴结肿大,以慢性淋巴细胞系白血病更明显,颈部较明显。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弹性、无压痛,晚期可互相粘连成串成块,无移动性,无脓肿形成,直径可达2~3cm,常伴发热、出血、贫血、肝脾肿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不是通过淋巴结,而是通过检查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做出诊断。白血病患者一般有明显的血液学异常,经血象及骨髓检查一般不难断,但其准确分型常需借助组化及免疫组化技术。
3、浆细胞瘤
许多浆细胞肿瘤可有淋巴结肿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尿中可有大量M蛋白,溶骨病变及骨髓异常浆细胞,据此不难确立诊断。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血清IgM常>20g/L,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重链病共有四种不同的重链类型,临床表现各异,但经免疫电泳可查出相应的单克隆性重链存在,同时作淋巴结活检可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骨髓瘤鉴别。
4、恶性组织细胞病
长期发热,以高热为主,伴进行性全身衰竭、消瘦、贫血,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疾病晚期,早期易误诊。诊断主要依据骨髓或外周血中存在数量不等的异常组织细胞,多核巨组织细胞。也可通过淋巴结、肝、脾和其他受累部位的病理活检确立诊断。近年经免疫组化证实,过去诊断的恶性组织细胞病许多是T淋巴细胞瘤,真正的恶组只占少数。
5、Langerhan组织细胞增多症
为一组病因不明,以淋巴样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病变常累及肝、脾、淋巴结、肺、骨髓等器官。分为三型:①勒-薛氏(Letterer-Siwe)病:见于2岁以下婴儿,以高热、红色斑丘疹、呼吸道症状,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②韩-薛-柯(Hand-Schuller-Christian)病:儿童和青年多见,以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三大特征;③嗜酸粒细胞肉芽肿:多见于儿童,以长骨或扁平骨溶骨破坏为主要表现(见第八章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6、淋巴结转移癌
对年龄较大而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特别注意某些原发肿瘤的转移。癌转移的淋巴结一般不超过3cm,质地坚硬、生长快、无压痛、与基底粘着活动性差,表面凹凸不平。颈部无痛性淋巴肿大应注意鼻咽癌、甲状腺癌的转移。乳腺癌常首先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可来自胃、支气管、食管、纵隔、胰腺等脏器,一般而言,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年来自呼吸系统癌肿,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来自消化系统癌肿。并且常为晚期征象。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可见于泌尿生殖系癌。利用X线、CT、MRI、B超、放射性核素扫描及某些血清学试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检查可帮助寻找原发肿瘤,但确诊仍需要组织病理学依据。
(四)淋巴结核与慢性感染致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1、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当颈淋巴结结核处于增殖阶段(结节型),此型易与慢性颈部淋巴结炎相混淆。慢性淋巴结炎常累及颌下颈部浅层数个淋巴结,体积较小,多能找到感染病灶,如头部病灶可传及耳后和乳突淋巴结;口腔、咽部病变可使颌下、颏下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或针吸行病理及细胞学检查可确诊,如系结核可有结核病理改变,如为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
2、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
本病主要侵犯颌下及上颌附近的淋巴结,多由瘰疬分支杆菌所致。特别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往往不伴有肺内结核病变,常需与颈淋巴结核的结节型和溃疡型相鉴别。在美国非结核型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结核性淋巴结炎更为多见,是颈部淋巴结炎的重要原因。在美国,非结核性分支杆菌淋巴结炎比典型的结核性淋巴结炎多10倍。
本病症状比结核性淋巴结炎略急促,肿大淋巴结不红也不痛,即使淋巴结增大达3cm以上也能移动。抗结核治疗疗效较结核性淋巴结结核差,久治不愈。其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并作细菌分类。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此症往往以上感症状开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大,常见颈淋巴结肿大,尤其左侧颈后组多发,肿大淋巴结中等硬度,不粘连,不化脓,有压痛。可伴有发热、咽峡炎、皮疹,淋巴细胞可达50%~90%,并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高达80%~90%。病理检查可以确诊。
4、丝虫病
班氏和马来丝虫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并出现全身或局部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为腹股沟淋巴结。若合并下肢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下肢橡皮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夜间检查外周血中微丝蚴而确诊。
5、弓形虫病(原虫病类)
单侧颈部可见单个或一群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或不痛,不化脓,可有全身不适低热或无任何症状。确诊依靠病原体检查,弓形虫素试验与补体结合试验。
6、钩端螺旋体病(螺旋体病类)(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鉴别诊断)
鼠类和猪为主要传染源。早期(钩体血症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突出,全身肌痛,尤其腓肠肌。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较明显,有时行走困难,导致不能下床活动;眼结膜充血、呈持续性,无分泌物及畏光;腓肠肌压痛;全身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多见于腹股沟、腋窝淋巴结,多为黄豆或蚕豆大,有压痛,但无充血发炎,亦无化脓。本病早期诊断较困难,临床确诊需要有阳性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中期和恢复期表现复杂(见第八章血播型肺结核鉴别诊断)。所以应结合流行病学史,早期临床特点以及化验室的检查发现进行综合分析,可与淋巴结结核区别。
7、真菌感染
足部真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组织胞浆菌病常见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孢子丝菌病为一种慢性深部真菌病,受累组织呈乳头瘤样损害,可溃破、化脓及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与淋巴结结核的鉴别不难,真菌涂片及培养即可确诊。